中暑后如何急救与防治?
中暑后如何急救与防治?
中暑后的急救措施主要包括迅速撤离高温环境、补充水分和寻求医疗援助,防治方法则侧重于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水分和适时休息。
急救措施: 迅速撤离高温环境:一旦发现中暑迹象,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如空调房间,以促进体温快速下降。 补充水分:对于轻度中暑,及时补充水分至关重要,可以选择生理盐水、口服补液盐以防止脱水,同时清凉饮料和凉性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 寻求医疗援助:若中暑情况严重,如出现高热、昏迷等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防治方法: 避免过度劳累:在高温环境下,应避免长时间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保持充足水分:定期补充水分,尤其是在出汗较多时,可以适量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以维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适时休息:在高温天气下,应适当增加休息时间,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暴露。
此外,绿豆制品、苦瓜、丝瓜等食材以及藿香正气水等传统药物也可以作为防治中暑的辅助手段。但请注意,在使用药物前应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中暑急救知识指南
中暑急救知识指南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了解中暑 中暑判定: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高热、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环境因素:中暑多发生在高温、高湿、风速小的环境中,尤其是连续三天平均气温超过30摄氏度和相对湿度大于73%时。 自身因素:缺乏体育锻炼、睡眠不足、饮酒、饥饿、突然进入高温环境,以及散热障碍都是中暑的易感因素。
二、中暑的三大类别 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无力等症状,体温通常低于37.5摄氏度,离开高温环境后可短时间内恢复。 轻症中暑:除先兆症状外,体温升高至38摄氏度以上,伴有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呕吐等症状,休息后体温可恢复正常。 重症中暑:表现为皮肤苍白、出冷汗、肢体软弱无力、意识模糊或昏厥,体温可高达40摄氏度以上,严重时引起多脏器损害而死亡。
三、中暑急救细则 转移: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 降温:用冷毛巾敷头部,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浴全身,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停止冷敷。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给予清凉饮料,并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避免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导致呕吐、腹痛等症状。 促醒:若患者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呼吸停止时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转送:重症中暑患者必须立即送医诊治。搬运时用担架,运送途中用冰袋敷于额头、枕后、胸口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
掌握这些中暑急救知识,可以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中暑带来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