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四季养生 >

玉锥的作用(玉锥形器价格)

更新:2023-03-25 18:39编辑:bebe归类:四季养生人气:0

玉锥形器价格

1、古代的玉佩叫玉玦、玉镯、玉刚卯、玉牌、玉带钩等。

2、玉玦: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3、玉镯: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4、玉觽:是一种微曲的锥形器,最初它是随身携带。用以解结的工具,后来成为佩饰,表示成人的象征。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历代不衰,但汉代以后不复见有。

5、玉韘:玉俗称“扳指”,圆筒状,可套拇指,初为射箭时钩弦的用具,后专为佩带。早期见于商代,至汉代逐渐变成一种佩饰,失去了一种实用功能。宋至清代出现仿汉的形玉佩,形制略异,装饰亦有很大不同。

6、玉刚卯:又称玉严卯,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祥语句,用以驱邪,是古代的护身符。汉代流行,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后世有仿品,但于汉代风格迥然不同。

7、玉带板:玉带是一种由数块乃至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是古代官品位的标志。玉带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种图案的玉带始见于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废除玉带制度。

8、玉牌:呈方形或长方形,器表浅浮雕或镂空雕刻各种图案与文字,有孔可穿绳佩系。玉牌在明代十分盛行,清代多有仿明之作,亦有刻“子刚”款的伪作。

9、玉带钩:玉带钩是用于勾束腰带的器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形制较多,有龙首、鸭首、马首等,器身有琵琶形、螭形等,华贵者还镶嵌有各种宝石,历代都有精品。

10、玉龙: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11、玉动物: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12、玉人佩: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13、玉剑饰: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14、玉簪:玉簪一般为圆锥状,由簪首和簪柄两部分组成,古代男女使用它来整理头发并使冠固于发上。

玉锥形器是干嘛的

1.苏州塘北遗址

  塘北遗址位于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达路以东、廷琛路以北、墅浦路以西地块内,面积约200000平方米,这是一处从良渚文化早期一直延续至今的长时段大型遗址。遗址文化堆积丰富,最厚处可达2米,地层可分10层,分明清、汉、春秋、马桥、良渚、崧泽6个时期,形成连续的文化遗存序列。

  出土文物的年代主要是崧泽至春秋时期,少量系战国及以后,包括石斧、石锛、石凿、石刀等石器;玉璜、玉锥形器、玉片等玉器;以及良渚文化时期的罐、鼎、壶,马桥文化时期的鸭形壶、凹圜底釜、罐等陶器;铜矛、铜凿、铜削等青铜器。

  2.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

  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位于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樊泾村小区西、上海西路北、致和塘南岸,原为太仓市一中及现代居民区所地块。

  遗址于2016年1月中旬因太仓市樊泾河北延沟通工程施工而发现,据文献记载,此处原有古河道樊村泾南北向贯穿遗址,且文化内涵时代为元代,故命名为樊村泾元代遗址。它是江南地区元代考古的重大发现。

  3.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黄泗浦遗址位于张家港市杨舍镇庆安村与塘桥镇滩里村交界处,紧邻古长江南岸,北距长江约14公里,西离张家港市区约3公里,于2008年11月发现。

  在黄泗浦遗址发掘出唐宋时期的河道,以及唐代大型建筑基址,为实证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提供了重要线索。

  4.苏州草鞋山遗址

  苏州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于1956年被发现,2013年升级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鞋山先后经过十多次考古发掘。其中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发展序列,就是通过草鞋山遗址1972至1973年间的两次考古发掘确立的,这两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太湖地区、长江下游的古代文化提供了典型地层与文化遗物。

  5.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

  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陆慕老街。2021年4月至10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共发现了遗迹48个,其中窑址12座,以及明清金砖等文物约50余件。

  陆慕古窑址的发掘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考古发现,古窑址规模庞大,布局基本完好,对于研究明清窑业技术、手工业考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江南文化的历史纵深。

  6.常熟何村文化遗址

  2020年发现的何村文化遗址是迄今为止常熟发现最早的文化遗存,位于苏州市常熟市梅李镇周师线龙腾特钢22号门内,迄今约6000多年。

  目前,在发掘区内发现了分属于马家浜文化、东周、唐、宋、明、清等各时期的文化遗存,以马家浜文化时期文化遗存为主。

  7.朱祥巷遗址(一期)

  朱祥巷遗址(一期)是一处以东周和唐宋时期为核心文化遗存的古遗址。本次发掘成果不但进一步补充了苏州地区东周时期文化分布情况,也为综合研究苏州虎丘地区唐代墓葬形制结构和丧葬习俗演变等提供了新材料。

  8.常熟老罗庄遗址

  该遗址主要发现了宋代井6口,明清墓葬23座,井1口,沟1条,灰坑1个。遗址位于虞山西北约5公里处,西北距离走马塘约1.2公里,发现的宋-明清等时期的遗迹、遗物,为常熟地区的墓葬研究提供了一批新的材料,为虞山西北区域的内涵研究和变迁提供了新的参考。

  9.钱家浜遗址

  一期发掘4500平方米,二期发掘3800平方米,发掘遗迹现象312余处,其中墓葬82座,灰坑168个,灰沟23条,水井12口,累计出土可复原器物700余件(组)。根据地层包含物特征,初步推测该遗址的核心文化堆积应起始于马桥文化时期,兴盛于东周时期,衰落于唐宋时期,为进一步研究马桥文化至东周时期的时空变迁提供了新的材料。

  10.黄泥山北遗址

  D1发掘面积约800平方米,D2发掘面积约1230平方米。共计发掘墓葬36座、坑57个、井34个、沟3个,出土各类器物共计700余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遗迹单位和文化层,为深化研究苏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锥形玉石图片

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往往发现有一种精致光润的玉质锥形器随葬品,据统计出土数量已达百余件。在东南沿海尤其是江浙沪一带的文物市场常有遇见所谓锥形器,指的是一种器身修长横断面呈方或圆形,其柄端上部多收缩成一短榫头状(即枘)枘上以对钻小孔者居多也有的无钻孔,器身下部则逐渐收敛成尖锥形的玉器。这种玉锥形器目前以良渚文化最为常见,其他如山东的史前遗址也有少量发现,然因其形制又有某些区别以致学界对它的功能和命名仍未取得共识。

与玉琮、玉璧一样对玉锥形器的功能、用途的认识目前也不尽一致,众说纷纭笔者同样认为,从目前已发现的所谓玉锥形器的形制、粗细、长短和刻纹装饰都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对玉锥形器的用途也就有所区别不可一概而论。我们宜先进行分类定式之后,再结合出土位置和共存关系剖析,方可揭示其真正的功能,包括定名。

锥形玉饰

一排像子弹一样的玉弹形饰,尖头部位磨得那么整齐光亮,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做为头饰来用的。其中成组锥形器具有强烈的身份标识,只在男性权贵墓葬中才有,仅发现于良渚遗址群和周边的临平遗址群。它的数量可以很直观地用来判断墓主人的身份等级,通常有 9、7、5、3 四种,数量越多等级越高。这些锥形器都带有榫头,应当是插于某种底座上,作为头饰。反山 12 号墓有 9 件锥形器,证明这是最高等级的大人物。除了成组的形式,锥形器也有单件独立的(反山 12 号墓中就有)。

玉锥形器拍卖

没有。18世纪是贝类拍卖的鼎盛时期,贝壳卖出比名画价格更高的故事屡见不鲜,而海之荣光芋螺/Conus gloriamaris Chemnitz,1777 在其中最负盛名。黑金交错的细线花纹成为它稀缺的象征,据说全世界只有几十枚。

在18世纪,于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枚海之荣光芋螺拍出了3倍于名画《读信的蓝衣女人》的高价。

甚至有一名收藏家已经拥有了一枚海之荣光,又想方设法地在拍卖会上买下另一枚,为了保持稀缺性,他当场用脚把它踩得稀巴烂。

但是在1970年,潜水者在太平洋瓜达康纳尔岛北部海域发现了丰富的海之荣光“矿藏”,它的身价也随之自由落体。到了今天,你只需用几顿饭钱就能买到一枚海之荣光。

2、“香烟蜗牛”给大佬递烟

如今,芋螺的剧毒特性广为人知,最小的锥形蜗牛也会产生和蜜蜂一样强大的刺状结构,而且会在几个小时内杀死一个成年人。

最具致死性的芋螺被认为是位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香烟蜗牛”(cigarette snail),学名是地纹芋螺/Conus geographus。

这种芋螺仅有男性拇指那么大,但它所释放的毒液,能使中毒者在极短时间内死亡。它的名字便来源于:在死于它的毒液之前,你或许只有时间抽一根烟。

各个朝代的玉锥形器

 佩玉是指佩戴于人身的各种玉器,其特点是个体较小,大多有可穿线的孔洞。佩玉的种类较多,如玉玦、玉镯、玉刚卯、玉牌、玉带钩等。有的成组佩带,有的单独悬挂。

  玉玦:是人的耳饰,形似小玉璧,但有一缺口。新石器时代玉玦多光素无纹,商代的玉玦常为蟠龙形制,首尾相向,西周玉玦多以斜刀刻出龙纹、云纹、鸟纹等,春秋战国出土的玉玦较多,形制较小,外径在2-5厘米之间。战国以后, 玉玦不再流行。

  玉镯:玉镯自古以来是人们最基本的腕饰之一,新石器时代墓葬中已见有出土,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明清玉镯多见装饰,如联珠纹、绳索纹、竹节纹等。

  玉觽:是一种微曲的锥形器,最初它是随身携带。用以解结的工具,后来成为佩饰,表示成人的象征。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历代不衰,但汉代以后不复见有。

  玉韘:玉俗称“扳指”,圆筒状,可套拇指,初为射箭时钩弦的用具,后专为佩带。早期见于商代,至汉代逐渐变成一种佩饰,失去了一种实用功能。宋至清代出现仿汉的形玉佩,形制略异,装饰亦有很大不同。

  玉刚卯:又称玉严卯,长方体,中有孔,可穿绳佩挂,器面刻吉祥语句,用以驱邪,是古代的护身符。汉代流行,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后世有仿品,但于汉代风格迥然不同。

  玉带板:玉带是一种由数块乃至十数块扁平玉板镶缀的腰带,是古代官品位的标志。玉带有方形、长方形、桃形等,表面常雕琢各种图案的玉带始见于北周,一直沿用至明代,清代废除玉带制度。

  玉牌:呈方形或长方形,器表浅浮雕或镂空雕刻各种图案与文字,有孔可穿绳佩系。玉牌在明代十分盛行,清代多有仿明之作,亦有刻“子刚”款的伪作。

  玉带钩:玉带钩是用于勾束腰带的器物,一般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用于钩连,钩钮则起固定作用。形制较多,有龙首、鸭首、马首等,器身有琵琶形、螭形等,华贵者还镶嵌有各种宝石,历代都有精品。

  玉龙:玉龙的形象随时代而演变,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龙,身躯作“C”字形,简练优美,极富特色。此后,玉龙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历代带有各自鲜明的特征。

  玉动物:玉动物取象于自然界真实动物,圆雕或片状雕均有,造型姿态多样,栩栩如生。玉动物一般作为佩饰,也有的可作为陈设品。玉动物主要有玉虎、玉象、玉熊、玉马、玉鹿、玉牛、玉猪、玉鹰、玉鱼、玉龟等,历代玉器中最为多见。

  玉人佩:玉人是直接反映人类自身形象的作品,有全身、半身、人首和人面等,一般为扁平状,除可用以佩系外,大型的可作为陈设品,具有祭祀、辟邪的作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玉人琢工带有明显的稚拙性,商代以后玉人形象多样,有站立、有跪踞、有全身、有人首、有男人、有女人、有圆雕、有片状雕,各个时代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

  玉剑饰:玉剑饰是用于剑上的装饰玉件,饰于剑首的称为玉剑首,饰于剑柄与剑身之间的称玉剑格。玉剑饰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代。

  玉簪:玉簪一般为圆锥状,由簪首和簪柄两部分组成,古代男女使用它来整理头发并使冠固于发上。

不同质地、不同形貌的佩饰,往往有区分等级的作用。《唐六典》:“随身鱼符之制,左二右一,太子以玉,亲王以金,庶官以铜,佩以为饰”《清稗类钞》记载:五品以上文官,皆得挂朝珠,珠以珊瑚、金珀、蜜蜡、象牙、奇楠香等物为之,其数一百有八粒,悬於胸前。

  不同的佩饰,往往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古人有选择地佩带一些饰物,常常为了寄托某种美好的愿望,元好问诗句:“玉环何意两相连,环取无穷玉取坚。”环有无穷尽的意思,玉也能传达出人们祈福求祥的意愿。《后汉书》:“诏赐御府衣一袭,自所服冠帻绶,玉壶革带,金错钩佩。”玉壶是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表示敬老、嘉奖之意。

  圭玉、鱼符等佩饰有凭信的功能。古代天子给诸侯颁发圭玉作为凭信,汉代班固《白虎通义》:“诸侯来朝,天子亲与之合瑞信者,正君臣,重法度也。”鱼符是隋唐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

  有的佩饰还有提醒、告诫的作用。《韩非子·观行》记载:“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韦皮性质柔软,性子急的人佩带它告诫自己不要急躁;弓弦常紧绷,慢性子的人佩带它提醒自己不要懒散。清代出现了斋戒牌,在祭祀活动时佩于胸前,以提醒大家共保恭肃之心。

  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变迁,特别是商业的发展,佩挂的严肃性越来越少,装饰意味越来越重,成为佩挂于身、寄意标高的玩赏之物。这种风气,晚清尤盛。

下一篇:罗卜麻的副作用(萝卜麻的别名是什么) 上一篇:朱砂吃多了有什么附作用(朱砂吃了会不会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