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四季养生 >

早睡早起真的好吗?

更新:2025-04-07 19:40编辑:bebe归类:四季养生人气:0

早睡早起真的好吗?

以前常听人说:早睡早起,精神百倍。最近看了《易经》,感觉好像并不是这么回事。

《内经》根据《周易》中关于四时变化的原理,提出了四时万物生、长、收、藏的节律,来指导人匀养生祛病。《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醒人们须顺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气”变化特点来调摄精神,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其中指出:

为了保持健康,适应春天的气候,人们可以稍迟睡觉,但要早起。早晨可在院中缓缓散步,并要注意披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着春天开发之气而活动,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肝气,容易患寒性病。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应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夏天昼长天热,应该心情愉快,精神饱满旺盛,使体内的阳气宣发与外,以于夏天阳盛的环境相适应,这就是夏天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心气,到了秋天便容易得疟疾。

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排出各种外来干扰,保持安逸宁静,早上随鸡鸣即起,收敛神气而勿外露,从而使肺气清肃。这就能适应秋天的养生之道,如不这样,就要损伤肺气,到冬天还会发生不易治疗的泄泻病,从而削弱了人体对冬天的适应能力。

冬季要注意保护阳气,做到早睡晚起,以待日光,并要保持精神,不能胡思乱想,以免扰乱阳气。同时要做到保持温暖,避免受寒,不要使皮肤过度出汗,导致闭藏的阳气频频耗伤,这就是冬天的养生之道。如果违反了这个道理,就要损伤肾气,到了来年春天,便会出现手足软弱逆冷的痿厥病。

按上所说,早睡早起并不全对,而要根据四季的变化而变化。人是天地间一灵物,是自然的一分子,对于自身的保养当然也得合乎自然才是。

另外,《周易》强调“形神合一”,即形体与精神的统一。所谓形,是指物质基础;所谓神,是指精神意识、思维以及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形体强壮,必然精神饱满,生理活动正常;精神旺盛也能促进形体健康。即使生了病,中医也强调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周易-无妄卦》说:“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是说得了病不要胡思乱想,应心情坦然,宁神静养,不吃药也会好转。这是对病后心理调养所要求的,良好平稳的心理对于疾病早愈有重要作用。

秋天怎么养身

秋天是情绪病和其他疾病的高发季节,网友们尤为要注意保养。秋季养生要注意什么呢?《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利刑。收敛神气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这些论述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秋季阴阳的消长、寒暑的变化、气候的特点,而且指出了人类必须顺应上述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精神、起居,使之与自然协调一致,达到心身健康的目的。

1.秋季养神的要点秋季三个月,始于立秋止于立冬。秋天是万物成熟,果实累累的收获季节。时至秋令,天地间阳气日退,阴寒渐生,虽秋高气爽,但气候渐凉,秋风劲急,落叶纷纷,尤其是秋收过后,景物也逐渐处于萧条状态,易使人产生悲伤忧愁之感。秋应于肺,悲忧最易伤肺,因此养神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切不可悲伤忧思,正所谓\秋忌悲\。古人便登高赏菊,观看红叶等,以悦情志。

2.秋季的起居调养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敛,早起以适应阳气的舒长。现代人普遍起居习惯不好,该睡的时候不睡,该起的时候不起。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不到六十猝死成了短命的人,以及众多年纪轻轻死于\过劳死\ 的人,没有一个是起居习惯好的人。好的起居习惯的标准是什么?好的起居习惯的标准是:深夜11点钟以前一定上床睡觉,第二天凌晨6点一定起床。秋季越发不能违背!秋季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湿度小,风力大,常易使人皮肤干裂,因此居室内应保持一定的湿度,并注意补充体内的水分,避免大汗淋漓以伤津液。秋季气温亦多变,早晚温差较大,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着。金秋季节,又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机。秋季锻炼。可以静功为主,如站桩功等,还可对秋燥易伤肺的特点,用\ 叩齿\、\舌抵上腭\、\咽津\、\鼓呵\等方法来增强肺脏功能。自然还可适当配合动功锻炼,如太极拳等。

3.秋季的药食调养\不知食宜,不足以生\,这句话指出了只有饮食得当,才能起到良好作用。四时之气各异,饮食亦宜有别,以顺应四时,和合阴阳。否则,不但不能强身健体,反而导致人体阴阳紊乱。秋季燥邪当令,常与夏季未尽之热相兼为患,燥热之邪,最易伤肺,肺脏津液受损,则令人燥咳、咽喉肿痛。同时,由于肺输布津液功能失司,与其相表里的大肠津液枯涸,水不行舟,以致出现大便干结难下,膀胱气化失司,小便短少色黄,心火亢旺,心烦意乱,舌红少津等令人不舒服的症状。所以秋季饮食调理应以防燥护阴、滋肾润肺为指导思想,重在一个\凉\字。《金匮要略》指出\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因此,饮食应以少吃椒、葱、蒜等辛燥之品,多进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藕、荸荠、梨、山药、冬瓜、菠菜、乳品等甘凉滋润之物。

下一篇:苦瓜太苦如何解决 上一篇:长期早睡早起的人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