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叛逆怎么办
一、青春期的孩子不听话叛逆怎么办
孩子处在叛逆期,表现出不听话是很正常的,一方面叛逆期的孩子,会对家长的命令表现出很反感。尽量和孩子用商量的口吻说话。
另一方面要思考一下家长的要求是否合理,对于不愿意做的不要强迫孩子去做,如果别人强迫你做不愿意的事情,你也会表现出不听话的。
对于不听话的处理也要分情况:
如果一般问题,可以由着孩子的意愿来做,不然过多限制会抑制孩子天性发展。
对于安全、品行方面的问题要给他定规矩,讲究原则,让他知道什么不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管教他不是为他不犯错误,而是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平时要注意家长的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父母那的反映。家长的品行端正,耳濡目染出来的孩子肯定是端正的。
二、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很叛逆
随着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孩子会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出现叛逆行为等。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并引导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呢?
青春期心理特征
★独立性增强。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他们的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情绪两极化。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心理上“锁”。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心理向成熟过渡。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行为易冲动。美国和加拿大学者的最新研究指出,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家长如何应对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类似的“问题”,作为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要理解、接纳孩子。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科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要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改变居高临下、命令式的单向教育为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据调查,90%以上的青少年有了苦恼后不是向父母和老师诉说,而是找朋友倾诉。那些顺利、平稳度过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具有良好的家庭气氛与和谐的母子关系。
三、青春期为什么孩子容易叛逆?
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会经历许多变化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原因:
1. 生理变化:青春期是身体发育迅速的时期,荷尔蒙水平的变化会导致情绪波动和不稳定。这些生理变化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
2. 自我认同:青春期是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的时期。他们可能会试图通过与父母和社会规范产生冲突来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个性。
3. 社交压力:青春期是孩子开始更加关注同伴关系和社交地位的时期。他们可能会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试图通过叛逆行为来获得认可和接纳。
4. 学业压力:随着学业的增加和对未来的压力,青春期孩子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这种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表现出反抗和不合作的行为。
5.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家庭中存在紧张、冲突或缺乏支持,孩子可能会通过叛逆行为来寻求关注和解决问题。
6. 探索和冒险:青春期是孩子开始探索世界和尝试新事物的时期。他们可能会通过冒险行为来测试自己的边界和发现新的可能性。
7. 缺乏沟通和理解:青春期孩子可能感到被误解或忽视,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这可能导致他们表现出叛逆行为来引起注意。
四、青春期孩子叛逆怎么办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这是许多家长的共同感受。孩子不听话,只关心自己的外貌,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也不肯承认,顶嘴的行为更是让人心烦。这些都是孩子进入叛逆期的表现。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期分为三个阶段:2-4岁时,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学会了说“不”;6-8岁时,刚上小学的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开始挑战父母;10-16岁时,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更强,凡事喜欢自己做决定。
孩子的叛逆行为往往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当家长与孩子沟通不畅时,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表现不符,会阻止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种行为常常引发孩子的反抗。同时,家长的唠叨也会让孩子反感,他们觉得父母只是在约束自己。
家长应如何缓解孩子的叛逆情绪呢?首先,家长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与孩子多沟通。家长可以采用“每天三问”的方式,询问孩子今天是否发生了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以及明天的计划。这不仅能够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还能表达出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其次,家长需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如果希望孩子重视健康,就需要自己多做运动,管理自己的健康;如果希望孩子多读书,就需要自己多读书,并与孩子分享读书的乐趣;如果希望孩子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就需要自己做到文明礼貌。
家长还需要尊重孩子,不要过度关心或干涉孩子的独立成长。青春期的孩子已经认为自己是大人了,家长需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们。家长不应过度关心孩子的生活,而应该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正确引导,而非吼叫或打骂。家长需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理解并接纳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追求独立自主,容易冲动,情绪难以控制,希望获得关注,从而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
家长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家长可以在家里规定每个人分担的家务、每周的家庭会议时间以及全家出游的时间,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秩序。全家人一起做事,可以促进大家的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爱与价值感。家长不应在孩子面前吵架,让整个家庭都充满温馨和愉悦。
家长需要与孩子一起面对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通过多沟通、以身作则、尊重对待、关注心理需求、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帮助孩子感到爱、价值感和归属感,顺利度过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