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是立春后的事情吗 春捂是哪个节气后的事情
春捂是立春后的事情吗 春捂是哪个节气后的事情
春捂是一种保健养生方式,一般在初春的时候不能随意减少衣物,防止受寒着凉。春捂大多是在立春节气后,人们要将腰部、腹部、膝盖以及脚捂住,做好保暖工作,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
春捂是立春后的事情吗
一般是立春后。
春捂一般从立春后开始,季节交替之际很容易外感风寒。春捂的结束时间没有定数,一般在惊蛰后随着气温的上升和稳定,我们可以慢慢的减少衣服。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一般肚腹要做好保暖,手脚要凉。因此春季衣物不要减得太快,尤其是有脾胃和肠道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做好肚腹部位的保暖。春捂还要注意后背和颈部的保暖,而人的脚和手等比较耐寒,不需要捂。
春捂是哪个节气后的事情
大多是立春后。
春捂是指我们在立春之后的天气变化之后,不要急于的脱掉过多的衣物,虽然早春的时候,气温确实已经明显的回升,但其实还是很冷的,尤其春季更是细菌多发的季节,过早地脱去过多的衣物,很容易遭受到这些细菌的侵蚀,加上气温变化很大,虽然看似阳光明媚,气温上升,但空气会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就会变冷,过早地脱去衣物很容易引发疾病,所以老话说的春捂还是颇具一些道理,应该慢慢的适应天气的变化之后,在适宜的情况下,减去一些衣物,切不可过早、过猛。
春捂怎么捂才正确 捂好背
背为阳中之阳,拥有人的脊椎以及背部经络,与心肺相通,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风寒之邪极易透过背部侵入人体。
背部受寒冷刺激会影响局部肌肉或内脏,从而诱发健康问题。除了引起腰酸背痛外,还会通过颈椎、腰椎影响上下肢肌肉及关节、内脏。
捂好腹
肚脐和腹部与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并且,腹部也是胃、脾、肠的聚集地。如果腹部受凉,很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捂好脚和膝盖
下身的血液循环比上身的要差许多,且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神经末梢丰富,很容易受到外界寒气的侵袭。
一旦双脚或膝盖受寒,就会使抗病能力下降,引发疾病,比如关节炎、痛风、滑囊炎等。所以,在气温较低时,一定要穿上厚裤子、袜子、鞋子,注意保暖,防止脚部和膝盖受凉。
春天来了如何正确给孩子春捂
春天天气干燥,正是儿童易过敏、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衣服穿少了宝宝会感冒,“捂着”又会捂出病。那到底宝宝春捂有什么讲究呢?
春捂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调节人体的恒定温度,因为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要保持在37度左右,人体保持恒定的温度,一是靠血管的收缩和皮肤的出汗来调节;二是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过早地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第二,“春捂”有利于抵御风寒。人体也同自然界一样,在春天开始复苏,原先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开始活跃起来,毛孔张开。这时当冷风袭来时,就能长驱直入,使人感到寒冷。
第三,“春捂”有利于适应季节的变化,在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捂”着点儿,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的变化,许多人甚至可能会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宝宝“春捂”四大标准
1、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2、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3、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4、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怎样才算到位?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宝宝春捂的注意事项
春天正是宝宝好发疾病的季节。老话说“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帽。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从字面上看,这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但妈妈们还是会问:“春捂到底该怎么捂才恰到好处呢?”
四条原则要牢记 穿衣“下厚上薄”。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应当注重对孩子下部,尤其是腿脚的保暖,以免感受风寒。 把握好时机。春季气候多变,时有寒潮过境,在冷空气来临前的一到两天,妈妈要适当给孩子增添衣物。恰到好处的“捂”,可将感冒、消化不良等病拒之门外。
根据气温高低及时加减衣服。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捂”,为孩子添加衣服,以免受寒。随着气温的回升,不能减衣太快,待气温持续回升后,也要再多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应持续14天为妥当,让孩子的身体逐渐得到调节,以适应气候的变化。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三暖二凉”很重要。三暖指的是背暖、肚暖、脚暖,二凉指头部和心胸要凉。做到这几点能够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受凉的几率。
过敏儿童不要“捂” 都说“春捂秋冻”,但这并不适用于过敏体质的儿童。近来天气时冷时热,如果儿童不注意添加衣服,容易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病毒感染则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对于有过敏体质的儿童来说,家长在这个季节应注意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及时添加衣服,避免接触过敏源等,给孩子的健康设立一道“保护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