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气血虚和肾虚一样吗

更新:2025-04-22 04:10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气血虚和肾虚一样吗

气血虚和肾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气血虚是气虚和血虚。通常气虚者肾阳虚,肾虚分为肾阳虚和肾阴虚。肾阴好比蜡烛长短,肾阳好比蜡烛燃烧的火焰大小。阳虚者,功能上不足,就是气虚,气推血行,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由于女性月经失血的缘故,血虚体质多在女性身上出现。

二、身体虚是什么意思?

虚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

气虚体质之人宜常用补气健脾的食物因脾能益气,血虚者宜食健脾胃养肝血之物

阴虚体质之人宜常用滋阴养液为主的食物,阳虚体质之人宜温补阳气阳虚表现有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偏低

三、寒潭体质怎么调理

中医将体质分为四大基本类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1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2

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3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4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 5 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5.1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5.2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5.3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BR>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四、什么是血虚气虚,有什么症状?

平时少气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自汗乏力、心悸失眠,舌淡而嫩,脉细弱、两颧嫩红、面色憔悴、腰酸膝软、头晕目眩、盗汗、咽喉干痛、五心烦热、便秘,男子遗精,女子经水不调或带下,舌红无苔,脉细等。面色苍白,眼睑口唇淡白,神疲乏力,呼吸气短,食欲不振,纳谷少馨,头昏眼花,心悸怔忡。还可:经水量少,色淡如水;失眠多梦,健忘脱发,语音低微,手足麻木,;肢萎体软,肌肉消瘦等。舌淡嫩。脉细弱无力

下一篇:气滞血瘀型颈椎病怎么治疗 上一篇:中医是怎样把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