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如何理解艾灸后的排病反应

更新:2025-04-28 23:26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如何理解艾灸后的排病反应

我们在进行艾灸排病的时候,

身体上会出现各种反应,

例如出红

点发痒、身体发热、便秘、已疲惫艾嗜睡及上火等等状况。

那么大家在出现这些反应的状况下,

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呢?为

什么会出现这些反应?这些反应对身体是否有害?等等问题,

小觅现

在为大家逐一解答,希望能到您

~~~

、艾灸排病后会出现哪些反应?

.发热反应

发烧反应属于全身综合性的剧烈反应之一。

多在自身康复机能完

全发挥作用后出现,表示气血旺盛,体质增强,是机体由量变到质变

的转折点。

一般发高烧反应,体温在39-40度,反应持续时间一周左右,少

数低烧患者,体温在

37.5 度至38

度之间时,反应持续十几天甚至一 至两个月。

至两个月。

2.与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排痰湿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

便,胶凉样粘稠大便。

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

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

变成了敏感型。

3

.与排淤血有关的反应

淤阻在体表经络之中的淤血,

以瘀斑方式排出瘀阻在胃肠则多以

深褐色或酱黑色大便排出。

瘀阻于心肺则多以痰中带血丝血块为主外排,

瘀阻于胞宫的多随

经血外排,

甚至里面有组织包块或烂肉,

有痔疮的人会暂时出现便血

的现象,颜色很暗深。

4

.排火热邪毒有关的反应

排火热邪毒多以疮痒,痈肿,发烧,类似湿疹伴红点奇痒,面部

或身体出现丘疹或好久以前长过脓包,

现在又开始了,

或大小便火烫

灼热等反应形式外排。放心,只要彻底的排出就好了。

注意事项

红点的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

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

出红

点后,

不易用随身灸来灸,

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

大都会逐步缓解。

5

.与排郁气有关的反应

郁气的外排以烦躁易怒,

看谁都不顺眼,

悲伤或委屈易哭等情绪

变化为主,多伴有打呃逆,肛门排气,肝胆区和反射区酸痛等反应。

特别是性格内向而又心胸狭窄的女性病人多此类反应,

反应持续

时间一般数小时至

1-3

天,少数患者可达数月之久。

6

.与睡眠有关的反应

绝大多数人灸疗后睡眠状况都会发生变化,

有的艾灸后先是浑身

无力,嗜睡,之后连续失眠数天,一般失眠时也没有疲乏无力,头脑

昏沉,

不思饮食的感觉。

有的先失眠十来天之后转入一天到晚都想睡。

最后的结果都是睡眠恢复正常失眠:艾灸后常常会有失眠的症

状,如果出现初次艾灸后失眠,也是一种反应,此时的失眠,多很疲

乏无力,或嗜睡。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艾灸后,

这时如果睡眠很少,

但不会出现疲乏

无力的现象,反而因为艾灸,而显得精力充沛。

注意事项

此时,

不要因为睡眠时间的不足而烦恼,

也不要刻意用安眠药来

凑够睡眠的时间,

主要看你自己的精力是否充足,

灸中脘还会很快改

善脾的功能。

女性月经延迟月经量少怎么办?

月经少常见的是内分泌原因,如各种激素分泌异常或不排卵等;另外可能是子宫内膜本身的原因,如子宫内膜结核引起内膜病变或人工流产、刮宫引起子宫内膜薄等。因此你需到医院做以下检查以确诊月经少的原因。做电化学发光激素六项(最好是在来月经第三到五天)和阴道四维彩超。切记不要盲目的用药,因为调经药都是激素类药,对身体各方面影响不说还对于未查清病因的内分泌是一个挠乱过程。如果出现了闭经或者是内分泌结果严重紊乱还得考虑做垂体兴奋试验的检查的。

月经量少是什么原因?如何调治?

提要:月经量少是指月经来潮时经量较正常人为少,多因血虚、气滞、血瘀、寒凝血脉、痰阻等原因所致。

1、【概述】

月经量少(月经过少)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者,均称为“月经过少”。属月经病。月经过少常与月经后期并见,常伴体重增加。本病发生于青春期和育龄期者可发展为闭经,发生于更年期者则往往进入绝经。本病相当于西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或人流手术后宫腔黏连或大失血后等疾病。

2、【病因病理】

月经过少的病因病理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素体虚弱,大病、久病、失血或饮食劳倦伤脾,或房劳伤肾,而使血海亏虚,经量减少;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壅滞,经脉阻滞,血行不畅,经血减少。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量明显减少,甚或点滴即净,或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也少者,称为月经过少,又称经水涩少。一般认为经量少于30毫升,相当于西医月经不调。

周期正常,经量很少,甚或点滴即净;也有经期缩短不足两天,经量亦少,为本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常为闭经的前驱表现。月经过少可与周期异常并见,如经期量少或后期量少。

如属口服避孕药或肌注避孕针而导致月经过少,则应停药,并可参照本病论治。月经过少的诊断,一般是指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一贯正常的,突然过少者,应注意是否受孕早期的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所表现的少量阴道出血,必须进一步做有关检查以鉴别。

、【分型治疗】

<1.血虚治法:养血和营调经。

方药:八珍汤加味。

党参12克 黄芪12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0克 大白芍12克 当归9克 川芎6克 熟地12克 仙灵脾9克 山茱萸9克 鸡血藤12克加减:脾虚食少者,加砂仁3克(后下)、陈皮6克;经期者,宜加红花6克、川牛膝9克、路路通10克;四肢不暖者,加桂枝6克;下腹隐冷者,加文叶9克、乌药9克。

<2.肾虚治法:补肾养血调经。

方药:归肾丸加减。

菟丝子12克 杜仲10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当归9克 熟地10克 淮山药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灵脾10克 补骨脂9克加减:经期加莪术12克、香附9克;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熟附片9克、乌药9克。

<3.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调经。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9克 红花6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赤芍9克 生地9克 香附9克 失笑散9克(包煎)乌药9克 泽兰叶12克 京三棱9克加减:瘀久化热者加丹皮9克、炒山桅10克;腹胀者加枳壳9克、木香9克;经少不畅腹痛者加桂枝6克、莪术12克、王不留行籽9克;气滞血瘀者加木香9克、小茴香6克。

<4.痰湿治法臊湿豁痰通络。

方药;苍附导痰丸。

白茯苓12克 法半夏10克 陈皮6克 炙甘草3克 苍术9克 香附9克 胆南星10克 枳壳9克 六神曲9克 丹参12克加减:经期者,加没药9克、路路通10克、益母草15克,去甘草;苔白腻,院问者,去甘草,加木香9克、砂仁3克(后下);肾虚者,加锁阳10克、熟附片9克,或紫石英15克。

7、【中成药】

<1.指迷茯苓九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痰湿者。

<2.礞石滚痰丸 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痰湿便秘者。

<3.河车大造丸 每日2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肾虚精不足者。

<4.调经活血片 每日3次,每次5片,吞服。用于气滞血瘀经行不畅者。

<5.益母草膏 每日3次,每次2匙,开水冲服。

用于经行不畅者,亦可经前2~3天服。

8、【简便方】

1.益母草60克、红枣30克、鸡蛋10只,共煮,喝汤,吃红枣与鸡蛋(服量以舒服为度)。用于精血不足挟瘀者。

2.黄芪30克、黄精15克、山茱萸12克、巴戟天12克、当归9克,上药研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3克,吞服。用于精血亏虚者。

3.三棱30克、获术15克、红枣30克冰煎,分2天服,每天服2次,每次50ml。用于血瘀者。

9、【其它疗法】

1.耳穴埋藏 取肾、子宫、内分泌区,以油菜籽、磁石,耳针埋穴,每日自按3次,每次3分钟。

2.体针 肾虚:三阴交、肾俞、血海穴,均补法;

血虚:足三里、脾俞、肝俞穴,均补法;痰阻:合谷、外关、丰隆穴,均泻法;血瘀:血海、中极、地机穴,均泻法。

10、【注意事项】

<1.引起月经过少的因素很多,要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检查分析病案,正确辨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闭经。

<2.作内分泌激素检查时必须停服合内分泌激素药物3个月,至少1个月以上。在分析报告时应问清末次月经日期及抽血日期,然后按其抽血处于月经哪一期,对照该期的正常参考值进行分析。

<3.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或卵巢早衰等病表现月经过少要予以重视,如果单纯中药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中西药同时治疗。

<4.月经过少伴月经后期者要与流产或宫外孕鉴别,不可疏忽,以免耽误病情。

11、【月经量少影响生育吗?】

首先要弄清楚是否真的是真正的月经量过少。如果真是过少,又因此影响生育,就要对因积极治疗。女性有无生育能力,主要在于有无完善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健全的生殖器官,尤其是女性的卵巢是否发育正常。而月经的多少,不但取决于上述这些生理基础,而且与心理、外界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说,月经的多少与女性生殖能力,并没有必然联系。

一个女性月经的多少,其正常范围较大,约在80~100毫升之间。有的女性月经量偏少,属于正常范围内的偏少,而其卵巢的排卵功能和分泌女性激素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因此,这些女性仍具有生育能力。另外,有的女性月经量过少,是由于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营养不良、贫血等,或精神因素如紧张、忧郁、恐惧等以及劳累、环境改变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引起的月经量过少,其中有一定比例的女性,也是可以生育的。当然,如果是由于内分泌功能低下、肿瘤、子宫发育不全等疾病,导致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其不育率则会大大增加。

下一篇:舌苔厚白是什么原因? 上一篇:脾胃湿热喝什么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