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指甲上的月牙代表什么

更新:2025-04-29 13:25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指甲上的月牙代表什么

“月牙儿”学名称甲半月,身体健康的人甲半月的大小适中,甲半月较小或消失的人一般消化功能差一些,身体相对较弱,容易疲劳。指甲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正常的指甲,红润,呈弧形,平滑而有光泽,指甲根部的甲半月呈灰白色。

从中医来讲,一个人手指甲上的月牙如果弧度大、光泽好,就表明此人的气血比较丰盛;如果月牙变小或逐渐消失,说明人体的气血衰退,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中医学的确有记载可以通过白月牙判断人的心脏功能是否好,中医认为肝藏血,血循环的好坏又会直接影响心脏的功能,而肝其华集中在人的指甲上。一般来说有白月牙的人心气足,血脉循环比较通畅;白月牙比较小的或是根本没有的,心气则要弱一些,血循环可能不是很好。肝开窍于目,主筋,其华在爪.说明肝血盛衰可影响爪甲的枯荣.

看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1)气虚症1.神疲乏力2少气或懒言3自汗4舌胖或有齿痕5脉虚无力.具备三项.

(2)血虚症1面色苍白2起立时眼前昏暗3唇舌色淡4脉细.具备三项.

补气药:人参,党参,黄芪,大枣,甘草

补血药:当归,熟地,白芍,阿胶,何首乌

这些月牙,俗称“小太阳”,学名叫做“半月痕”。

在指甲的下1/5处出现,反应人的精力、元气足不足。是健康的窗户。

元气:濡养五脏六腑,推动五脏六腑正常运作,抗御外邪、长寿抗衰老物质、遗传物质。俗话说:精足人壮、精弱人病、精少人老、精尽人亡就是这个道理。精力不足,要补充蛋白质。

正常的半月痕:

1、数量:双手8-10个(越少精力越差,体质越寒)

2、状态:指甲1/5

3、颜色:奶白,越白越好。

怎么判断自己的体质是凉底还是热底呢?

中医认为,病证的性质可分为寒与热两种类型。造成寒热两型的原因与体质和致病因素的不同有关。在病证的发展过程中,寒与热可互相转化,也可同时并见,如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裏热,表热裏寒,寒热错杂等情况。寒热还可与虚实兼见,一般情况,实多兼热,故实热常并称;虚多兼寒,故虚寒常并称。但热证中可有虚热,实证中又有实寒。当病情发展到寒极或热极的时候,也可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假像。

热底:

1. 早上起来是否经常有眼垢?

2. 早上起床是否感到口苦?

3. 是否经常生口疮?

4. 是否有便秘问题?

5. 是否经常感到胸口翳闷?

6. 是否经常喉咙痛?

7. 是否经常有口气?

8. 是否很容易会发脾气?

9. 是否经常头痛?

10. 眼睛是否经常有红筋?

11. 是否有皮肤病或容易生疮?

12. 是否很容易流鼻血?

13. 是否有痔疮?

14. 是否属肝炎带菌者?

15. 指甲及指节有否变黑、指甲是否很易折断或有裂痕?

寒底:

1. 是否有黑眼圈?

2. 是否经常声音沙哑?

3. 是否经常感到口乾?

4. 记忆力是否很差?

5. 是否经常有心慌、心怯的感觉?

6. 冬天手脚是否很冰冷?

7. 是否有鼻敏感问题?

8. 是否经常感到疲倦?

9. 头发是否很稀疏或大量脱发?

10. 是否有夜尿或小便很频密?

11. 是否有耳鸣?

12. 是否经常头晕?

13. 是否经常腰酸背痛、骨痛、膝痛或脚跟痛?

14. 是否经常失眠?

15. 会否手肿脚肿?

[整体分析]

若热底及寒底的得分:

均低於3分:恭喜你,你身体健康,精神爽利,继续好好保持下去,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位人瑞!

热底的得分较寒底高:体质偏燥热,属肝热型

不要再「无辣不欢、不香口不吃」;烟、酒、咖啡最好亦戒除;多吃水果蔬菜

寒底的得分较热底高:体质偏寒凉,属虚弱型

少吃寒凉的食物,如冷饮、西瓜、山竹、香蕉、绿豆;多吃党蔘、北氏、南枣等健脾养血及补气的食物

热底,寒底的得分均高於14分:身体既热又虚,此类体质最麻烦,身体虚弱,但又有热不能进补,长此下去,恐怕身体日渐虚弱,百病丛生。最好快快找一位有经验的医生诊断调补一下。

[详细分析]

热底

0-3分 相信你是一位心平气和的人,燥热烦恼远离你。体质虚弱者不妨吃些补品;

4-14分 身体偶然会有一些肝热的小毛病。应多注意日常饮食,不要常吃煎炸辛辣的食物。体质虚弱者须先清热才可进补。如得分超过10分,最好还是问问医生。

15-25分 你的身体已发出警告讯号,切勿掉以轻心,再不理会很容易出现其他疾病,包括肝硬化。快快去看医生吧!

寒底

0-3分 相信你一定有良好的饮食及生活起居习惯,继续努力吧!

4-14分 身体偏向虚弱,不感燥热时最好适当地调补一下,以免提早衰老。如得分超过10分,最好还是问问医生。

15-25分 你的身体可算很虚弱,容易会出现或已出现实际的病变,包括肾病、内分泌毛病等。快快去看医生吧!

备注:以上的简单测试只让你对身体有初步的认识,实际情况千变万化,最好还是请教中医师。

下一篇:胸闷气滞吃什么中成药 上一篇:睡觉后背凉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