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气血两虚的人可以吃葛根粉??

更新:2025-04-30 20:26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气血两虚的人可以吃葛根粉??

1、要想调理气血两虚,那末就应当将补气与补血相结合。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要想气血充分,就必须先把脾胃调养好,而好好吃饭就是调养脾胃的基础。所以,1日3餐要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坚持喝山药薏米芡实粥和生姜红糖水。 2、妇女月经过量,或受外伤,因常常出血则致使瘀血内阻,脉络不通,1方面造成再出血,另外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天生,继而加重气血两虚。可用雪彦茶加以调理,补血益气,固本正源。肝脏的特点是:卧则回血,坐立向外供血,因此要保证充分的睡眠质量。 3、常常参加体育锻炼,要积极参加1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天最少半小时,如健美操,跑步,漫步,打球,游泳,气功,舞蹈等,吸收新鲜空气,增强体力和造血功能,导引血液进入病变器官,最后增加身体血液总量,使身体处于通畅运行中。 葛根清凉下火,开胃下食,利尿解酒有殊效。从葛根中提炼出的葛根素具有扩大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作用,可下降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有B1受体阻断作用,可明显减慢心瘁,下降心肌氧耗量,能减轻心肌缺血,限制和缩谨慎肌梗塞范围,抗快速心律失常,能下降胆固醇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良微循环。葛粉内含有人体需要的10多种氨基酸和1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锌、磷的含量最高,葛粉所含的富“晒”元素,具有1定的防癌抗癌之功效。葛粉还具有:生津止渴,抗菌解毒的作用,对冠心病,对感冒引发的咽喉痛疼、口舌生疮、小孩清火泻痢有很好的医治作用,还可疗伤寒中风头痛,治胸膈烦热发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利大小便、解酒,治脾胃衰弱泄泻都有着1定的功效。葛粉饮用广,以肝、肾、心组织中含量最高,特别对老人及幼尤宜。葛粉不但有独特诱人的风味,其口感和食疗价值也是上乘。特别是现今环境污染、化学污染,乃至是空气污染,在普遍受污染的情况下,人们崇尚纯天然、安全、有效,有特殊健康作用的食品是世界潮流。葛粉所含有的黄酮类物资,被有关中医专家们赞誉为《美容维生素增效剂》,有清除体内垃圾的功能,常常食用葛粉的人,能起到强筋壮骨、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人的五脏与喜怒哀乐悲有什么联系

你说的是中医所讲的“七情内伤”。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是机体的精神状态。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由于它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内脏密切相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可见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又说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喜怒思忧恐,简称“五志”。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各脏腑有不同的影响,而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如《素问·调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灵枢·本神》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故七情与内脏气血关系密切。

七情致病的特点

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侵袭人体,从皮肤或口鼻而入,发病之初均见表证。而七情内伤,则直接影响相应的内脏,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多种病变的发生。

直接伤及内脏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临床上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对各脏有不同的影响。但并非绝对如此,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脏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即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受损可涉及其它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证。

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而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等症;郁怒伤肝,怒则气上,血随气逆,可出现肝经气郁的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或气滞血瘀,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症瘕等证。此外,情志内伤还可化火,即“五志化火”,而致阴虚火旺等症,或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影响脏腑气机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可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

喜则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先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故《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可见二便失禁,或恐惧不解则伤精,发生骨酸痿厥、遗精等症。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伤神损脾。可导致气机郁结。古人认为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也会影响脾气。思虑过度,则伤心脾,暗耗阴血,心神失养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气机郁结阻滞,脾则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症。

情志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根据临床观察,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若患者有较剧烈的情志波动,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史的患者,若遇事恼怒,肝阳暴张,血压可以迅速升高,发生眩晕,甚至突然昏厥,或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下一篇:我老婆痛经怎么办 上一篇:养肾方法有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