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四季养生 >

中暑怎么办?

更新:2025-05-02 17:40编辑:bebe归类:四季养生人气:0

一、中暑怎么办?

(一)轻症

主证:头痛头晕,汗多,皮肤灼热,气粗,舌燥,口干烦渴,脉浮大而数。

治法:取督脉、手厥阴、阳明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泄热祛暑。

处方:大椎、内关、曲池、委中。

方义:大椎泻全身之热;委中又名血郄,放血以清血分热;曲池清热要穴;内关清热泄三焦火。

(二)重症

主证:先头痛,烦渴,呼吸喘息,继则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汗出,脉沉而无力。

治法:取督脉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开窍、泄热、祛暑。

处方:水沟、百会、十宣、曲泽、委中。

方义:神志昏迷,取水沟、百会以开窍醒神;曲泽为心包经合穴,配委中刺血以清血热;十宣放血以开窍苏厥。

其他疗法:刮痧疗法:适用于中暑轻证,用光滑平整的汤匙蘸食油或清水,刮背脊两侧,颈部,胸肋间隙,肩臂,胸窝及腘窝等处,刮至皮肤出现紫红色为度。

二、为什么小狗老爱吐舌头?

小狗汗腺在舌头上,它热了就要像人一样出汗排热,就吐舌头拉

三、冬季有那些养生食谱是是

思想宜清静夏季人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因燥生热,要防止心火内生,心静自然凉。 饮食宜清淡夏季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

居室宜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阴凉的环境,会使人心静神安。

游乐宜清幽炎夏不可远途跋涉,应就近寻幽。早晨,曙光初照,空气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园林散步锻炼,吐故纳新。傍晚,若漫步徜徉于江边湖畔,涤尽心头的烦闷,暑热顿消。

四、高温季节如何预防中暑?

盛夏高温季节应预防中暑 每年大暑来临,

因高温而引发的中暑事件时有发生,为此,

济南市疾控中心提醒群众,高温季节防中暑。

专家指出,发现中暑患者,首先应迅速将中暑者移离

高温场所,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或平卧,将其双脚抬高,

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松开衣服,用冰毛巾冷敷。

如果没有呕吐,可以适当补充含盐的水分。对于体温特别高,

皮肤干烫,脉搏又快又急,出现昏迷的患者,

应立即就近送医院急救,切勿拖延。途中用冰毛巾冷敷,

但是不可以让中暑者喝水。专家说,预防中暑的发生,

首先注意就业禁忌,凡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

明显内分泌疾病、出汗功能障碍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二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连续长时间从事高温作业。

三是加强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常备含盐份的饮料

(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保证充足睡眠。

另外,提醒夏季在露天劳动或外出的朋友,尽量避免太阳

直接照晒,减少中午劳动或外出时间。外出也要备好防

晒的太阳帽、太阳伞以及必要的防暑药品和饮料,

特别是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疾控专家指出,

中暑是指人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

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

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

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从症状上基本可分为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主要表现

为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心悸、全身疲乏、

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但还能勉强坚持工作。轻症中暑是出现先兆症状后,

被迫停止工作,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加快,

体温升高。 重症中暑表现为高热、神志不清、

肌肉痉挛及疼痛,或者出现脑及脑膜水肿、充血,

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

五、怎么防止晕车

告别晕车的七大方法 你在旅途中曾晕车、晕船甚至晕机吗?从医学上说,晕车、晕船和晕机统称为晕动病,这个病虽不属疑难杂症,但是由于症状令人非常难受,下面我们介绍七种方法: 1.胃复安: 胃复安1片,晕车严重时可服2片,儿童剂量酌减,于上车前10~15分钟吞服,可防晕车。 行程2小时以上又出现晕车症状者,可再服1片。途中临时服药者应在服药后站立15~20分钟后坐下,以便药物吸收。此法有效率达97%,且无其它晕车片引起的口干、头晕等副作用。 2.鲜姜: 行驶途中将鲜姜片拿在手里,随时放在鼻孔下面闻,使辛辣味吸入鼻中。也可交姜片贴在肚脐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好。 3.桔皮: 乘车前1小时左右,将新鲜桔皮表面朝外,向内对折,然后对准两鼻孔两手指挤压,皮中便会喷射也带芳香味的油雾。可吸入10余次,乘车途中也照此法随时吸闻。 4.风油精: 乘车途中,将风油精搽于太阳穴或风池穴。亦可滴两滴风油精于肚脐眼处,并用伤湿止痛膏敷盖。 5.食醋: 乘车前喝一杯加醋的温开水,途中也不会晕车。 6.伤湿止痛膏: 乘车前取伤湿止痛膏贴于肚脐眼处,防止晕车疗效显著。 7.指掐内关穴: 当发生晕车时,可用大拇指掐在内关穴(内关穴在腕关节掌侧,腕横纹上约二横指,二筋之间)。

下一篇:中暑了 怎么办 上一篇:马蹄跟杨桃可不可以一同煮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