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排队的意义
一、幼儿排队的意义
从适应幼儿园生活和末来社会生活来看,2_3岁孩子都要懂得和学会排队。
在学习排队的过程中,孩子学会等待,他们的耐心、坚持性、社会性都会得到发。更重要的是,排队是培养幼儿秩序感的途径之一。所谓秩序感,是指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起居习惯的时间顺序的适应性。2_4岁是幼儿“秩序感”发展的敏感期,“秩序感”对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秩序感良好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做事有条不紊,不急不燥,有耐心,细心,专注,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而秩序感不好的人,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没头脑,说法缺乏条理。
由此可见,学会排队可提高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为人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一周岁的宝宝(男孩)应该玩什么玩具?
孩子喜欢翻抽屉是探索欲望强烈好奇心重的表现,不要过度阻止,除了不能碰的地方,最好是准备好两三个抽屉给他放玩具或是书籍任由他探索.一岁八个月前如果强行阻止这种行为可能会使孩子今后的探索和学习欲望降低.
搭积木现在的水平是能叠高三四块左右就不错了,而且最好是由孩子自行介意玩法,不要大人插手干预怎么玩.而且他推倒的行国正是一种智力的反应,他想看看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即推和倒之间的固定关系,也是一种探索行为.
画画就更不用说了,一般画画的敏感期在三四岁间到来,在这之前都是属于随意涂鸦,先是凌乱的涂,到两岁后逐渐会出现一些模糊的线条,甚至可以模仿画十字和平行线,孩子的绘画技能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在目前阶段让他多接触些画画工具任由他创作比较好.技能的学习一般要到七岁后.
建议买一些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或是网上搜索信息,至少提前三年掌握一些幼儿生理心理和技能发展的敏感期的知识,这样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幼儿各种行为的动机原因和发展水平,以更好的针对进行早期教育.使孩子在他的最近发展区得到逐步的提高.
一岁后是学说话和走路的敏感期,可以在这些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了充分的准备孩子会既不晚开口也不晚说话,而多去户外活动(尤其会走后)对孩子的空间视觉知觉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周岁宝宝: 此时的宝宝能够站起、坐下,绕着家具走的行动更加敏捷。不必扶,自己站稳能独走几步。站着时,能弯下腰去捡东西, 也会试着爬到一些矮的家具上去。有的宝宝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尽管还不太稳,但对走路的兴趣很浓,这一变化使孩子的眼界豁然开阔。
此时的宝宝喜欢将东西摆好后再推倒,喜欢将抽屉或垃圾箱倒空。开始厌烦母亲喂饭了,虽然自己能拿着食物吃得很好,但还用不好勺子。他对别人的帮助很不满意,有时还大哭不闹以示反抗。他要试着自己穿衣服,拿起袜子知道往脚上穿,拿起手表往自己手上戴,给他个香蕉他也要拿着自己剥皮。这些都说明孩子的独立意识在增强。到本阶段末期,孩子可能将学会自己用积木搭木塔(搭高几块积木)。
三、如何提高幼儿的动作发展
1.每次活动有目的指导幼儿动作发展,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活动逐步使幼儿动作协调,逐步能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动作如单脚跳、拍皮球等等。
2.家长在家中指导幼儿进行一些平衡能力的练习、游戏,让幼儿自己走马路牙、走窄路、转圈圈等等,训练大肌肉运动技能和平衡感,提高幼儿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3.在成人的帮助下、鼓励孩子能参与一些大动作的练习,增强孩子两腿的肌肉力量、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身体活动的协调能力。
4.了解自己孩子的运动能力、发展水平和运动兴趣特点,设计相应的活动内容,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游戏,激发和鼓励幼儿的运动兴趣。
5.幼儿喜欢模仿他人的运动方式和动作,愿意和同伴一起玩,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鼓励孩子和同伴一起参与活动。
6.家长多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进行丰富的户外活动,内容不要太单一,方法不要太生硬,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反复练习。
孩子喜欢参与一些户外活动,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完成一些大动作的运动到逐步能独立完成一些大动作的运动,动作的协调性就会逐步提高的。
幼儿的活动能力和活动经验是在反复活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要不断创设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幼儿尝试玩各种运动材料如足球、篮球、跳绳、滑板车等等的机会,促进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四、如何教育孩子
其实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你不必担心,孩子的敏感期是不同的,可能在写作业时候,有些粗心和调皮,这个问题时普遍存在的。 首先你要给孩子说好,“妈妈很爱你,你必须一回家后,完成你的作业,就像是爸爸妈妈在工作一样,工作没完,爸爸妈妈会扣掉奖金,你也一样,你的玩具和零食也将会受到损失,但也不是你写了作业就能得到什么,这是你应该做到的。” 其次是,要随时了解孩子的状态,为孩子的进步,哪怕一点点,都要表扬和鼓励,你别怕宠坏孩子,孩子是夸出来的。 最后,就是把握孩子的每个敏感期,不要压迫孩子去完成他不愿意完成的事情,充分给与孩子自由与尊重,孩子会理解你的苦心的。 我给你介绍孙瑞雪的书,你好好看看,对你很有帮助《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孙老师的网站:
五、3到4岁幼儿弱视训练适合用双面镜训练吗?
治疗弱视,一般都要戴上合适的眼镜,然后进行弱视 训练,方法是定期遮住视力好的眼睛,强迫使用弱视眼,以使它的功能得到锻炼。另外,如果配合专门的弱视训练,治疗效果更好。
最好 是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专业检查,不要抱“过段时间就好了或是再观察一段时间”的心理,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期。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学龄前期(3-6岁)。主要 理由是儿童视觉发育的敏感期是在6岁前,7-12岁属于可塑期,12岁以后属于不可塑期,如果不及时治疗,时间拖得越长视力恢复的机会就越小。专家还特意 强调,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应进行视力检查,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通常弱视治疗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医院和孩子、家人之间的密切配合,效果会更理想,视力提高更快。
常见的弱视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
1、配镜:对12周岁以下的儿童,散瞳验光,配戴眼镜的目的是使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图像,给视觉功能发育一种良好的刺激,为提高视力创造基础。
2、遮盖:一侧视力极差时,一定要把视力好的眼睛盖上,强迫弱视眼多用。遮盖需要制作一个眼罩,家长可用黑布将眼镜片挡住,盖得越严越好,最好在里面加上一层红布,这样遮盖效果就更好了,遮盖时间应在医生指导下确定。
3、压抑疗法:适用于一些年龄偏大且不愿遮盖的患儿,通过散瞳和 验光配镜,达到保证弱视眼看物体比视力好的一侧眼睛更清楚的效果,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
4、功能训练:让患儿用弱视的眼睛多做精细工作,从而提高视力,家长可以根据患儿年龄、视力情况,选择如描画、穿珠子、剪纸、绣花、穿针等不同方式加以训练。
5、视觉多维训练系统:视觉多维训练系统可提高弱视患者的视力与视觉功能;还能进行轻度斜视的矫治,帮助斜视手术后视觉功能的恢复。训练课有效增强和完善视功能障碍患者的视觉功能,缓解眼睛视力疲劳,提升视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