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痛经之气滞血瘀证的治法是

更新:2025-07-20 15:28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痛经之气滞血瘀证的治法是

【答案】:A

气滞血瘀证为肝失条达,气郁不舒,血行失畅纯返,瘀阻胞宫、冲任,经前、经期气血下注,壅滞更甚,不通则痛。治宜理气行滞,化瘀止郑好痛。方用膈下逐瘀汤或痛做丛饥经方。

二、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病机与治疗原则 抑郁症在中医中多被等同于郁证,其基本病机归于肝气郁结,可进而发生肝气乘脾、肝损及肾,气滞痰凝、血瘀等病机变化。 治疗原则以疏肝解郁为中心,常用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四逆散、小柴胡汤以及甘麦大枣汤等。

二、证治关键 宣阳开郁:阳气郁痹是抑郁症的核心病机,因此宣阳开郁是治疗的关键,旨在通过畅达阳气来舒畅气机,振奋神机。

三、具体证型与治疗1. 肝气郁结证:表现为精神抑郁,情绪低落等,治法为疏肝理气,解郁安神,常用方剂为四逆散合茯苓甘草汤。2. 气郁化火证:性情低落,急躁易怒等,治法为疏肝解郁,泻火安神,常用方剂为四逆散合栀子豉汤加减。3. 气滞血瘀证:精神抑郁,性情急躁等,治法为理气活血,解郁安神,常用方剂为四逆散合三物白散、桂枝茯苓丸加减。4. 肝郁脾虚证:表情抑郁,胸闷太息等,治法为疏肝健脾,行气安神,常用方剂为四逆散合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甘草干姜汤加减。5. 痰气郁结证:精神抑郁,呆滞寡言等,治法为理气化痰,解郁安神,常用方剂为《温病条辨》桂枝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味。6. 痰热蕴结证:精神抑郁,烦躁不宁等,治法为清热化痰,利气泻浊,常用方剂为小陷胸汤合礞石滚痰丸加减。7. 忧郁伤神证:精神恍惚,心神不宁等,治法为养心安神,解郁悦志,常用方剂为甘麦大枣汤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8. 心肾阳虚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等,治法为温补心肾,助阳悦神,常用方剂为金匮肾气丸合桂枝甘草汤加味。9. 气血不足证:久病或产后,精神不振等,治法为益气健脾,养血安神,常用方剂为人参养荣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

四、临证注意事项 调神是抑郁症证治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疏通阳气,同时应审察兼夹证病机,适当给予治疗。 重视阴精的谧藏,根据阴液盈亏情况调整治法。 安神药物种类繁多,需随证而施,不可一味追求潜镇。 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坚持治疗,不可随意停药,注意服药时间。

综上所述,中医对抑郁症的辨证论治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三、瘾疹·气滞血瘀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冲任不调型

4.1 症状 4.2 治法 4.3 方药治疗

5 血瘀型

5.1 症状 5.2 治法 5.3 方药治疗

6 关于瘾疹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瘾疹·气滞血瘀证的方剂 2 治疗瘾疹·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 3 瘾疹·气滞血瘀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yǐn zhěn ·qì zhì xuè y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瘾疹·气滞血瘀证(hidden rash with pattern of qi stagnation and blood stasis)是指气滞血瘀,以风团色泽暗红或紫红,病变多在腰和表带压迫等部位,伴面色晦暗,口唇青紫,口干不欲饮,妇女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色紫红或有血块,舌质紫暗,苔少,脉细涩为常见症的瘾疹证候[1]。

4 冲任不调型 4.1 症状 见于女性患者。风团的发生有周期性,常在月经前数日开始出现风团,往往随着月经的干净而消失,但在下次月经来潮时又发作;多伴月经不调,或经来腹痛。舌质黯红,苔薄,脉弦。

4.2 治法 调摄冲任。

4.3 方药治疗 瘾疹·气滞血瘀证冲任不调型可用二仙汤加减治疗。

主方:二仙汤((广州中医学院《外科学》)合四物汤(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加减处方:仙茅、仙灵脾(淫羊藿)、知母、黄柏、川芎各9克,当归15克,巴戟天、赤芍,菟丝子、香附各12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兼血瘀者(可见经来量少,色紫黑而有块,或舌有瘀斑),酌加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15克、桃仁、红花各9克,或合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各9克)。

5 血瘀型 5.1 症状 风团反复发作,缠绵日久,疹色黯红,或风团主要见于腰围、表带等受压部位,伴有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黯红或紫、或舌尖边有瘀斑,脉细涩。

5.2 治法 活血化瘀,佐以祛风。

5.3 方药治疗 瘾疹·气滞血瘀证血瘀型可用通经逐瘀汤加减治疗。

主方:通经逐瘀汤(王清任《医林改错》)

加减处方:地龙干、赤芍、柴胡、防风各12克,桃仁、红花、蝉蜕、皂角刺各9克,穿山甲12克(先煎),丹参15克。水煎服,可复渣再煎服,每日1剂。如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克。兼风寒者,加桂枝9克,麻黄6克。外治法风团泛发全身者,用中草药煎水外洗,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常用中草药:豨莶草、白藓皮、地肤子、白蒺藜、苍耳子、苦参、紫苏叶、土荆芥、如意花、毛麝香、大叶桉叶、苦楝树叶、飞扬草、黑面神等,选5~6味各30克;也可用皮肤外洗一方。

6 关于瘾疹 瘾疹(hidden rashes;urticaria[2])为病名[3]。又称风㾦㿔、㾦㿔,俗称风疹块、鬼饭疙瘩(《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是指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瘙痒时隐时现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皮肤病[3][2]。以皮肤上出现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为临床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老幼都可罹患,约有15%~20%的人一生中发生过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者骤发速愈,慢性者可反复发作。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办,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艽牛蒂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

瘾疹相当于西医的荨麻疹[1]。

下一篇:女性痰湿体质的症状 上一篇:痰湿证的症状及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