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如何区别养生
春季
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
夏季
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秋季
养生贵在养阴防燥。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冬季
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最后说一句,一年四季注意湿气,湿气入体易发多病,切记。
中医基础学中讲什么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养生,讲究因时而异,不同季节时令采用不同的养生手段,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古人以此方法为养生之宗旨,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现代人也应该借鉴此方法养生保健,祛病延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意义在于利用自然界四时阴阳来调整、充实人体之阴阳。一般来说,人体的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夏的阳热之气来温养;阴精不足,可利用秋冬收藏之气以涵养。阳虚者,可于春夏季节,借助自然界阳气生发之势,再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从而起到更强的补阳作用,春夏养阳即所谓“冬病夏治”。同理,秋冬养阴,亦是此理,即所谓“夏病冬治”。
随着秋冬阴气的递增,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养阴。首先,饮食上以滋阴润燥的食物及水果为主,如食用秋梨膏滋阴润肺,鸭子肉粥养阴生津等;其次,户外活动应适时调整,以免活动量过大,伤津耗气,损伤阴液;再者,阴虚体质的人,也可用一些滋阴之药,如麦冬、玄参、生地、太子参等,也可用一些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当归补血丸、大补阴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