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人要在膳食上注意些什么?
合理饮食
应有合理的饮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营养有关,所以,从心脏病的防治角度看营养因素十分重要。原则上应做到“三低”即: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 多食素
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这三大危险因素中前两项均与膳食有关,因此,改善膳食结构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冠心病人膳食应注意如下几点:
(1)控制摄入总热量。膳食摄入总量过多,超过人体的消耗,必然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形成肥胖。因此,中国营养学会曾提出全国平均膳食热量,每日每人10056焦耳(2400千卡),冠心病人则应控制在2000千卡左右。一般主食每日350~400克,最多不要超过500克;避免过饱,晚饭的量宜少,少食甜食。
(2)控制膳食中总脂肪量及饱和脂肪酸的比例。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膳食中总脂肪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酸应小于总热量的10%,胆固醇应小于300毫克/每日,因此,烹调菜肴时,应尽量不用猪油、黄油、骨髓油等动物油,最好用香油、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应尽量减少肥肉、动物内脏及蛋类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海鱼、豆类的摄入。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鸡肉。
(3)控制膳食中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物质。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膳食中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实际上就是预防冠心病。研究证明钠摄入量与血压升高呈正相关,即盐吃得越多,高血压越明显,而钾与血压升高呈负相关;研究还指出缺钙可以加重高钠引起的血压升高。钾的主要来源是新鲜蔬菜、水果;钙的主要来源是豆类、动物性食物及牛奶。因此,冠心病人饮食宜清淡,改变嗜咸的饮食习惯,盐的入量每人每天以不超过4克为宜。提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膳食中钾、钙及纤维素的含量。
(4)增加膳食中纤维素的含量。由于纤维不能被人类胃肠道的酶所消化,不提供热量,再加上纤维有保留水份的作用,使纤维在胃肠道中所占体积增加,热量密度相对减低,总热量因而减少。纤维素尚能使胃排空时间延长,小肠蠕动增加,使食物在小肠中停留时间缩短,从而使能量吸收减少。由于有些水溶性纤维素和木质素能与胆固醇结合,能使胆固醇的排出增加。纤维素还能与胆汁盐结合,一方面使脂肪和胆固醇吸收减少,另一方面使胆汁盐的肠肝循环减弱,使体内由胆固醇合成胆汁的活动加强,血脂及血清胆固醇水平因而降低。
关于心力衰劫的注意事项
护理要点
合理安排作息。对心功能Ⅲ级的病人,一天大部分时间应卧床休息,并以半卧位为宜。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事稍事下床活动和自理生活,适当进行户外散步,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下肢栓塞、肺部感染和体力、精力日益衰退,有助于身心健康。心功能Ⅳ级的病人,必须绝对卧床,避免任何体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气急明显者,可给予吸入袋装氧气。
重度心力衰竭、明显浮肿或年老体弱的病人,容易产生下肢静脉栓塞、肢体萎缩、肺炎和褥疮等。原则上不能移动病人,必要时只能轻轻地调换床单及衣服。痰不易咯出时,可适当用侧体引流。
心力衰竭病人要限制盐的摄入,强调低盐饮食,防止水在体内潴留,导致浮肿和心脏负担加重。食物以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注意少量多餐,因进食过饱会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
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和肥胖者宜用低脂及低胆固醇饮食。严禁烟酒和刺激性食物。控制水份。
要经常注意心律和心率的变化。对正常窦性心律病人,用测脉率即可;如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可通过听诊器来测量心率。发觉病情有异常变化,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心力衰竭病人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刺激,要节欲或避孕,病情严重者应遵医嘱暂禁妊娠,以防止心力衰竭发作。
气候转冷时要注意加强室内保暖措施,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减少发作诱因。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危重表现。心脏病的重要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有并发症的突然死亡的意外,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突然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或急性肺水肿症状:气急、紫绀、粉红色泡沫状痰、两肺布满湿性罗音,应及时送医院抢救。家属应学会识别上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