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饮食养生 >

伤寒是什么病啊?

更新:2022-08-04 23:42编辑:bebe归类:饮食养生人气:96

伤寒主要是属于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伤寒沙门菌经过肠道感染之后所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同时是可以通过粪便或者是口径传播的,而且也会通过一些污水传播,以及日常中的密切接触,都有可能会传染上,所以目前是需要服用一些抗菌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的。

从《伤寒论》第12条看疾病时,如何忌口?

是太阳中风症,是阳浮阴弱,阳浮于外自然发热,阴弱于內自然汗出,有恶风,恶寒,发热的三种不同的感觉,再如上鼻鸣,干呕等症状就是桂枝汤所治之症。以脉搏解释阳浮阴弱,太阳中风己经其备了脉缓,是解释发热汗出的原因,是阴阳不协调,所以有浮和弱的表现。此病宜桂枝汤主之,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若汗不出连续服二三剂,忌,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嗅恶等物。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瑟瑟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第12条忌口方面是针对桂枝汤了。

1.服桂枝汤,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恶臭等物。五辛:《本草纲目》以小蒜,大蒜,韭菜,芸苔,胡荽为五辛。指具有香窜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而言。

2.酒酪,就是酒类,奶类,及乳制品。

3.恶臭,有特异性气味或不良气味的食品。

从临床来看,忌口是一方面,再就是服汤后的护理了,盖被子出汗,有两个标准,出微汗,全身上下遍身汗出,不要出大,不要流离,微似有汗宜佳。再就是维持两个小时。这样才把桂枝汤的作用发挥好。

请问《伤寒论》中所列的方剂,是一天的治疗量?还是两天或三天的治疗量呢?

这是个屁问题,大黄牡丹汤仲景说顿服,瓜蒌薤白半夏汤仲景言煮取四升,每服一升,日三服,每个方子都有服法,讨论此其意何为。

不同方剂的服用方法不一样,有些是顿服,有两次,有三次,有五次,而且并不像现在这样一天两次或三次,有些一天就要服四五次。

人体湿寒重吃什么好?

寒湿过重为万病之源,祛除寒湿可以这么吃

去湿一定要先判断自己是寒湿体质还是湿热体质,不要盲目祛除湿气。

就寒湿而言,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去湿用红豆、薏米,却忽视了体内的寒,红豆性平、薏米性寒,因此红豆薏米是寒性的,对寒湿体质来说是具有反作用的,会加重体内的寒气。如果你是湿热体质的话,就可以用红豆薏米来去湿。

寒湿体质日常饮食调理,可以参考以下食谱,祛除寒湿效果还不错。

1、冬瓜海带汤

准备冬瓜100克、海带30克、虾皮、精盐适量。将冬瓜切成片与海带同煮,出锅前五分钟放入虾皮、盐即可。如果想吃更营养一点可以同鲫鱼一起炖汤。还能解除秋初的“秋老虎”的燥热,健脾益胃、利湿止渴。适用人群也很广。

2、健脾祛湿汤

准备适量赤小豆、生姜、扁豆、芡实。利水健脾、巩固排泄及消化系统功能。注意是赤小豆不是普通的红豆,在煮前先将赤小豆、扁豆用清水泡半个小时。

3、茯苓砂仁粥

将芡实、茯苓捣碎,加水适量,煎至软烂时再加入淘净的大米,继续煮烂成粥。茯苓砂仁粥可以补脾益气,适用于小便不利,尿液混浊,阳痿,早泄。

还可以用中药去湿茶沁元茶,由茯苓、砂仁、小茴、甘草、芡实、香薷等配制而成,它针对寒湿体质,除湿驱寒效果更方便快速。

4、猪肉扁豆汤

准备草豆蔻10克、扁豆30克、玉米100克、茯苓50克、高良姜15克等煲猪瘦肉或猪骨,以起到温阳化湿的功效。

提醒:寒湿体质平时注意多选择一些暖性食材及利水的食物。常见的的有牛肉、鸡鸭肉、羊奶、胡萝卜、南瓜、龙眼、生姜、芭乐、桃子、芝麻、红糖等。

你好,体内寒湿重,可以吃中成药进行调整,比较常见的是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人体祛除寒邪、湿邪。可以通过理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是应用生姜煮水进行泡脚,或者通过按摩涌泉穴、艾灸的方式,都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寒。体内湿寒过多会引起周身的不适,出现身体困重、免疫力下降,甚至脸上容易长斑、长痘等,这些都是说明体内有湿寒之邪,可以在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进行辨证分型,对症治疗。

下一篇:肝病患着饮食应注意什么? 上一篇:如果医圣仲景把《伤寒论》里面113个经方全部申请成专利,他会是世界上最富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