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饮食养生 >

伤寒可以吃什么东西啊??可以吃蔬菜和水果吗??

更新:2022-09-09 07:14编辑:bebe归类:饮食养生人气:95

1. 伤寒的饮食治疗原则除供给丰富的营养外,还要减少肠道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避免并发症,促进机体的早日康复。但根据疾病不同的分期,饮食治疗各不完全相同。病人处于侵袭期和极期时,有发热、食欲差、消化能力减弱,应多给予水份或静脉补液,以利毒素的排泄;并能够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
2. 饮食上可给予流食或少渣半流食,如藕粉、米汤、蛋羹、粥、肉泥汤、菜汁、果汁、牛奶等。并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制剂。
3. 缓解期时,病人的食欲逐渐恢复,常有部分细菌穿过肠粘膜后再度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肿胀的淋巴组织发生强烈的过敏反应,从而加重肠壁的坏死和溃疡。这时要特别注意饮食,否则会引起肠出血或肠穿孔等并发症。要少量多餐,吃无渣半流食或无渣饮食,禁止食用含粗纤维及其它刺激肠道蠕动、肠胀气的食物。如牛奶、豆浆、蔗糖、豆制品及其他产气的食物,可吃些菜泥、果泥、菜汤果汁等形成的食物。如疑有肠道并发症或有并发症时,应当禁食。
4. 恢复期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改为半流饮食,少渣软食,如无特殊禁忌时,宜选用奶类、蛋类、豆腐、去骨肉、去骨鱼等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无腹泻时可吃些易消化的脂肪食物,以提高热能,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可逐步过渡到普食。

风寒患者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注意冷性食物。风寒感冒者还要忌食下列食物。

柿子性寒,味甘涩,风寒感冒者宜吃辛温散寒食品,切忌寒凉之物。柿子大凉性涩,食之寒邪不易外去,故当忌食。《本草经疏》中早有告诫:“肺经无火,因客风寒作嗽者忌之。”《随息居饮食谱》亦云:“……外感风寒,……皆忌之。”同样道理,柿饼亦不可吃。

蚌肉性大凉,外感风寒之人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指出:“多食寒中,外感未清者皆忌。”风寒感冒者误食之,则寒邪不易外解,感冒迁延难愈,故忌食。

蚬肉性寒,味甘咸,风寒感冒之人寒邪未解,切忌食用。《本草拾遗》中指出:“多食发嗽及冷气。”风寒外邪不解,肺气不宣,咳嗽痰多色白者,误食蚬肉,寒不外散,其咳久久难止。

螃蟹大凉食品,风寒感冒者忌食,并非缘于蟹为“发物”,而是因其性寒之物,风寒外感未愈时,食之寒邪难解,故当忌食。《随息居饮食谱》中早有告诫:“时感未清,……均忌。”

鸭肉性凉,味甘咸,也有医家认为鸭肉性寒,故外感风寒感冒者忌食。清代著名食医王孟英也早有告诫:“凡外感未清,……皆忌之。”

鸡肉为补益之品,大补气血,无论风寒感冒或是风热感冒,皆当忌食。中医治疗原则指出:外邪未去时,先当解表,切不可补,否则外感之邪难以解散,正所谓“闭门留寇”。《医林纂要》中早就指出:“肥腻壅滞,有外邪者皆忌食之。”

猪肉性平,味甘咸。虽为补益之品,但风寒感冒外邪未解之时,不宜服食。诚如《本草备要》中所说:“……伤风寒及病初愈人为大忌耳。……伤寒忌之者,以其补肌固表,油腻缠黏,风邪不能解散也。”所以,风寒感冒之初和感冒初愈者忌食。

伤寒是怎样引起的?

辨证纲领 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纲领。六经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和厥阴,是人体手足十二经脉的统称。经脉内属于相关脏腑,外络肢节,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六经辨证就是以经络脏腑生理和阴阳属性为基础,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病证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6个不同的类型(太阳病、阳明病 、少阳病 ,合称为三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合称为三阴病),用以说明疾病的部位、性质、病机、病势趋向及其相互间的转化,作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伤寒六经病的基本症状为:①太阳病。多发生在外感疾病初期,主证为发热,畏恶风寒,头项痛,脉浮等表证,也称太阳经证。若表邪不解,而内传膀胱,则为太阳腑证。证见发热恶风,烦渴欲饮,水入则吐,小便不利,脉浮或浮数;或证见少腹急结硬满,小便通利,其人如狂或发狂,脉象沉涩(见太阳病)。②阳明病。为邪热内盛,肠胃燥热。主证为高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脉大。若热邪熏灼胃经,兼见烦渴引饮,脉象洪大,为阳明经证;若热邪与肠中燥屎互结,兼见日晡潮热,谵语,腹满疼痛,大便不通,脉沉实或滑数,舌苔黄厚,为阳明腑证(见阳明病)。③少阳病。病变表现在半表半里之间。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见少阳病)。④太阴病。多系脾阳不足,寒湿之邪侵犯所致,主证为腹满,呕吐,食不下,腹泻,腹痛喜揉按,口不渴,脉缓弱(见太阴病)。⑤少阴病。多因心肾虚衰,寒邪或热邪侵犯足少阴肾经或手少阴心经,为伤寒病危重阶段。少阴病主证为无热畏寒,脉微细,但欲寐。若见脉沉微细,畏寒面白,四肢厥冷,呕吐,下利清谷,即为少阴虚寒证;若兼见心烦不寐 ,口燥,咽干咽痛,脉沉细数,舌尖红赤,为少阴虚热证(见少阴病)。⑥厥阴病。伤寒病正邪相争的最后阶段,病证较为复杂严重,不是热极便是寒极,故以厥热往复为主要表现。厥,指四肢寒冷,甚而至于肘膝,一般地说,阳复则厥退而发热,病可逐渐向愈,邪盛则四肢厥冷,易于出现亡阳危候(见厥阴病)。 伤寒六经为病,不是静止不动的,某一经的病变,往往会影响到另一经,因此六经病有相互传变的证候。六经病的传变是由感邪的轻重,正气的强弱,治疗当否,或有无宿疾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脉证的变化是判断六经病证是否传变的主要依据。临床上,伤寒的传变并不固定于六经次序。 治疗 治疗伤寒应掌握辨证论治原则。伤寒六经病总的治则为祛除外邪,扶助正气。三阳病多属表证、热证、实证,以祛邪为主,三阴病多属里虚寒证,治法应以扶正为主。但伤寒病的诊治较为复杂,倘若误治,可致变证迭现。如太阳病虽有表邪,但不能发汗太过,否则津液耗伤,甚则汗多亡阳;太阳病表邪未解,不可误行攻下,否则可成痞证或结胸;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故汗、吐、下法皆在所禁;阳明病肠胃燥热,故禁发汗及利小便,以免重伤津液;阳明邪热在经,尚未与燥屎相合,不可过早攻下;少阴病阴阳皆虚,不可误汗、误下等等。

下一篇:伤寒可以吃冬瓜,土豆,胡萝卜泥吗 上一篇:我最近在读《伤寒论》,对里面的重量单位很疑惑,究竟该如何换算,才能完全释放经方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