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的功效和作用(红枣三蒸三晒的功效和作用)
红枣三蒸三晒的功效和作用
三蒸三凉的大枣,糖的转化就充分了,有不少中药的炮制就是这样经过几次蒸晒而制成的。
而且经过三蒸处理后,大枣会变得绵软,吃起来味道更香甜,药效吸收好,更适合老年人。
三蒸三晒红枣有依据吗
有的,大枣会变得绵软,吃起来味道更香甜,药效吸收好。
红枣之所以进行三蒸三晒是来自于中医的“炮制学”,通过三蒸三晒,其红枣的药性就变了,口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颜色也不一样。
红枣进行三蒸三晒是为了充分蒸晒,让它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三蒸三晒是蒸一个小时进行晾晒,等晒干后再继续蒸,重复三次即可。经过三蒸三晒后,红枣的口感会更好。
红枣三蒸三晒的做法
红枣三蒸三凉蒸完不用晾了,最后一凉就是放在阴凉处阴干了,晾到微微发皱,就可以装袋子里了。前两蒸过后要晒干,不能阴干,红枣去核,用白开水洗一下,吹干,再上笼屉蒸,水开第一蒸15分钟,大火,取出晒干,不能有水份。
第二蒸12分钟,中火,晒干。
第三蒸8分钟,中火,阴干。
三蒸三晒大枣补血效果
最好是去核
三蒸三晒后的红枣不上火,颜色和口感都不一样了,补脾补血的作用更强,更易被人体吸收
选择若羌红枣,先去核,如果没有去核工具,也可以用剪刀剪成几块去核,清洗后上锅蒸,大火烧开上汽后蒸半小时,晒一天
第二次蒸晒,蒸晒前先清洗,再蒸半小时
第三次蒸晒,蒸制前的清洗不能少,蒸半小时,晒一天,如果太阳很大,晒半天就收起来!做好的红枣干可以放冰箱冷冻,能吃很长时间,吃的时候,拿一部分吃完再拿
红枣三蒸三晒是为什么
用料
红枣 500克
日食三颗枣 百岁无烦恼 三蒸三晾红枣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买来的红枣加点面粉洗干净,控干水份。
步骤 2
冷水入锅,平铺在蒸锅内,中火开始蒸。
步骤 3
上汽蒸半个小时后关火,这时候颜色已经有了变化!
步骤 4
放到太阳下晒干,也可以自然晾干放凉。
步骤 5
放置一晚上,枣子颜色又深了些许。
步骤 6
重复第一次相同的蒸晒, 这是第二次蒸晒后的枣子。
步骤 7
第三次,冷水入锅烧开后用小火慢蒸20分钟。 因为是直接入口的, 室外晒干会有灰尘污染, 所以这一步就放在室内自然晾干。
步骤 8
三次蒸晒的颜色对比很明显了。
步骤 9
肉质也有差别 蒸过三次,红枣皮可以非常轻松地吐出。
步骤 10
蒸熟的大枣,糖的转化就充分了。经过三次蒸晾以后,大枣会变得绵软香糯,更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和孩子。
步骤 11
每日三颗枣,百岁无烦恼! 可以用雪花酥的这种小包装分装起来, 吃时更方便,也不容易过量!
三蒸三晒红枣怎么保存
鲜人参经过三蒸三晒,能更大的把人参的药性散发出来,而且更有利于保存。隔水蒸能将人参反复蒸煮3—5次,可在蒸煮参汤时加入其他补品,如红枣、桂圆、冰糖、枸杞、百合等,效果 更好。
将刷洗干净的鲜人参,置于阳光下晾晒1~2天,每天翻动2~3次,注意通风。这样晒干大部分的参根水分。注意晒参温度,不要暴晒。
红枣三蒸三晒的功效和作用禁忌
煮大枣饱满的做法:
1、红枣要想煮的又大又园,首先要买那种大品种的红枣,小的红枣再怎么煮也煮不大的。
2、煮之前用水浸泡半个小时左右,让红枣先吸收一下水分。
3、煮的时候要长一点,这样红枣吸收足够的水分就能够煮的大。
4、但是煮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了,不然容易把红枣煮烂的。
5、在炖东西的时候,不要先把红枣放下去炖,等汤炖的差不多的时候再把红枣放下去炖。
6、炖完之后先不急着出锅,等红枣闷一会热气,这样就能煮的更大。
红枣三蒸三晒的原理
用料
红枣 500克
日食三颗枣 百岁无烦恼 三蒸三晾红枣的做法步骤
步骤 1
买来的红枣加点面粉洗干净,控干水份。
步骤 2
冷水入锅,平铺在蒸锅内,中火开始蒸。
步骤 3
上汽蒸半个小时后关火,这时候颜色已经有了变化!
步骤 4
放到太阳下晒干,也可以自然晾干放凉。
步骤 5
放置一晚上,枣子颜色又深了些许。
步骤 6
重复第一次相同的蒸晒, 这是第二次蒸晒后的枣子。
步骤 7
第三次,冷水入锅烧开后用小火慢蒸20分钟。 因为是直接入口的, 室外晒干会有灰尘污染, 所以这一步就放在室内自然晾干。
步骤 8
三次蒸晒的颜色对比很明显了。
步骤 9
肉质也有差别 蒸过三次,红枣皮可以非常轻松地吐出。
步骤 10
蒸熟的大枣,糖的转化就充分了。经过三次蒸晾以后,大枣会变得绵软香糯,更适合脾胃虚弱的老人和孩子。
步骤 11
每日三颗枣,百岁无烦恼! 可以用雪花酥的这种小包装分装起来, 吃时更方便,也不容易过量!
红枣三蒸三晒有什么功效
就是指一种烹饪方法。利用沸水的热气使物品变熟、变热的意思。
蒸的释意:
蒸 [zhēng]
〈名〉
(形声。烝声。本义:麻秆)
同本义
蒸,析麻中干也。——《说文》。今俗谓之麻骨棓,古烛用之,故凡用麻干葭苇竹木为烛皆曰蒸。
蒸,炬也。——《广雅》
故云烛用蒸也。——《仪礼》疏
细小的木柴
共祭祀之薪蒸材木。——《周礼·委人》。注:“给炊及燎,粗者曰薪,细者曰蒸。”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管子·弟子职》。注:“细薪也。”
以薪以蒸。——《诗·小雅》
又如:蒸薪(木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