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残疾智力3级能去正常学校上学吗?
我觉得吧,依照残疾程度不同,可以上不同的学校。我国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有四种类型:一类是以招收视力残疾儿童为主的盲校;一类是以招收听力残疾儿童为主的聋校;一类是以招收智力残疾儿童为主,兼收自闭症、脑瘫、情绪与行为障碍等残疾儿童的培智学校;最后一类是招收各种残疾儿童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孩子在普通学校读书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随班就读”,即残疾孩子和普通孩子一起在普通班级里读书;另一种是在特教班中就读,即在普通学校内特别设置一些特殊教育班级,专门招收残疾学生读书。
家长应该如何树立残障儿童正确的教育观?
作为残障儿童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应该付出更多的爱和耐心,同时也需要学习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1. 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爱。作家史铁生曾经说过:“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孩子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首先来源于父母,只有感受到父母的爱,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值得珍惜的人,是有价值的人,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史铁生曾经在文章中说但凡自己在园子里呆太久,母亲就会去找他。我想,正是母爱的力量,史铁生才拥有生活的支撑,迸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写出了一部部好作品。
2.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父母不是孩子永远的避风港,他们终将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社会,如果因为孩子的缺陷,而过度保护,只会使孩子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尤其残障儿童更需要超出常人的强大心理,只有学会坚强,才能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立足。所以,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比如:孩子如果出行不方便,在合理的路程下,一定让孩子自己借助工具行走;或者利用各种障碍游戏,让孩子自己努力完成。因为学会面对挫折是生活中的必修课,残障儿童更是如此。
3. 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残障儿童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比如陌生人的指指点点,或者嘲笑,而乐观能够对抗生活中所有的不如意。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能够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快乐,鼓起生活的勇气,健康的成长。可以利用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乐观的榜样。
学习做一个充满智慧的母亲,让孩子过完平凡但又“不普通”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