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暑,饮食上吃点啥好?又该如何养生,安度苦夏?
我是杜家,我来回答。
小暑是24节气当中的11个,意思从小暑开始,就正式进入夏季,天气开始炎热,吹过的风都是温热的。
今年的小暑,属于三伏的头伏,加上今年雨水比较大,空气中是又热又潮湿的,所以饮食应当以祛湿清淡清凉为主。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小暑节气在饮食上应多吃清淡的食物小暑开始,温度就逐渐增高,吹过的风都是温热的,人们应该多吃清淡的食物,尽量避免吃肉类食物。
个人推荐苦瓜,黄瓜,芹菜,或者是苦菊,这些蔬菜清凉解暑,在小暑甚至三伏天适当的多吃一些,对身体是有好处的。
而肉类或者是烧烤类的食物,虽然夏季正是吃这些食物的时候,但一定要克制,不能吃太多,我就比较喜欢吃烧烤类的食物,到进入小暑以后吃的次数太多,肯定会上火的。
小暑节气应当保证睡眠时间很多人有熬夜的习惯,到进入小暑以后,即使有这方面的习惯也应该改一改,毕竟小暑以后气温升高,睡眠不足的话会导致精神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生事故。
天气炎热,人们本身就容易心烦意乱,如果睡眠再不能保证的话,很容易发生事故,甚至有可能出现血压升高等一系列问题,对健康的影响很大。
小暑节气的锻炼应当选择不热的时候很多人有锻炼的习惯,进入小暑以后,天气格外炎热,锻炼的时间应当选择早晚,不要选择上午或者下午,过于炎热的天气加上锻炼,对身体不利,起不到健身的效果不说,还容易发生问题。
个人比较推荐小暑以后,锻炼时间选择晚饭后,以舒缓的运动为主,逛公园,走山等,既凉快,也能起到锻炼的效果,因为小暑以后天气温热,本身消耗就很大,在过于激烈的运动,反而不利于挺健康,尤其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对身体反而有害。
小暑可以选择多吃一些酸的水果小暑以后天气炎热,很多人吃饭都没有胃口,这个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酸的水果来增加胃口促进食欲。
像杨梅,草莓,山楂,乌梅等,味道都比较酸甜,对促进食欲是有帮助的,在小暑节气以后,食欲不佳的朋友可以选择这些水果吃,效果真的不错。
进入小暑,可以选择吃莲藕小暑以后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而莲藕品尝的季节也是盛夏,这个时候的藕特别新鲜,汁水也比较丰富,怎么吃都很好吃。
推荐大家把莲藕用小火炖烂以后,凉了切片涂抹上蜂蜜,味道很好吃不说,还能促进睡眠,很多南方人都喜欢这么吃。
小暑是一年重要的节气,进入小暑意味着进入盛夏,在此新冠疫情之际,小暑的来临格外让人期盼,希望祖国强大,人民上下一心,既能成功抗击疫情,也能迎来期待的盛夏。
喜欢的话,帮忙点一下赞,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小暑来,盛夏始。
7月6日,是“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小暑过后,一日热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小暑过后,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要做好防暑工作。
中医讲“冬病夏治”,小暑时节,是夏季养生的一个重要节点。
此外,养护好身体,可助力安度苦夏,还可为秋冬的健康打下基础。
明日小暑,喝三花饮,食水三宝,做好三防,坚持三养,健康过苦夏
小暑时节,喝三花饮
小暑过后,暑湿热更重。
此时,喝点清热消暑的茶水,大有必要。
“三花饮”,清热消暑,是此时节不错的选择。
即:金银花、菊花、桂花,冲泡代茶饮,即可。
金银花,疏热散邪、清解血毒,经常和菊花搭配使用。
菊花,清肝火,散风热。桂花,性质温和,舒缓情绪,消除沮丧。
这三种一起泡水,可清热解暑,舒缓不良情绪,帮助身体对抗“夏乏”。
小暑时节,食“水三宝”
小暑饮食,要注意以清淡为主,可以多吃“水三宝”。
1、黄鳝
“小暑黄鳝赛人参”,小暑节气美食,就是黄鳝。
此时的黄鳝,最滋补、最味美,可补中益气、补肝脾、强筋骨。
所以,在小暑时节,吃点黄鳝,是不错的食物选择。
2、莲藕
小暑时节,大量的鲜莲藕上市,可以多吃点。
空气干燥,补水不足的时候,多吃点莲藕,滋阴、清热又养脾胃。
莲藕,生吃口感甜脆、爽口,熟食糯软香甜,堪称老幼皆宜的夏季食物。
3、绿豆芽
炎热的夏季,绿豆芽,也是不错的选择。
绿豆芽,清热解毒、利尿除湿,热量很低,水分和纤维素较高,不妨吃一点。
小暑时节,做好三防
1、防心火
小暑,天气热,人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此时,容易导致心火旺。
因此,小暑时节,一定要注意防心火。
对策:按揉劳宫
按揉掌心的劳宫穴,有助于降心火,缓解人的精神焦虑和紧张。
2、防湿热
小暑过后,暑湿热最重。
很多人会出现身体困重、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头发出油,脸上起痘......
这些症状的出现,都说明你湿热重了,需要好好祛湿了。
对策:敲带脉
带脉,属于足少阳胆经,位于人体侧腹部。
经常拍打或按揉带脉,可健脾阳,振奋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
3、防中暑
小暑过后,天气越来越热,一定要防中暑。
当体内热量不能及时向外散发,就会引起中暑。
中暑有轻重,严重时,会导致突然昏迷,对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对策:多喝水,做防晒
天热,一定要注意勤喝水,主动喝水,补充水分。
此外,还要做好防晒,避免长时间停留在高温、高湿、密闭的环境中。
小暑时节,坚持三养,健康过苦夏
1、热养
夏天,养生顺应天时,要“热”着过。
小暑时节,“冬病夏治”,以“热”逼寒毒,助力健康。
饮热茶,是最简单方便,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热茶,不仅解暑消渴,还能够促进排汗散热,提高脾胃运化能力。
红苏子叶茶,泡水代茶饮,解暑降温,是夏季不错的茶饮选择。
红苏子叶,十分常见,辛、温,入肺、脾经,发汗解表,生气宽中,健脾祛湿、防暑降温。
用红苏子叶煮水,作为夏季常备天然祛湿解暑饮品,防暑开胃,祛湿解乏,十分有益。
黄苞谷须茶,泡水代茶饮,祛湿热。
夏季,湿气重,爱出油、浮肿的人,可以经常用其泡水代茶饮。
黄苞谷须,俗称玉米须,用其泡水,利水、消肿、泄热,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谷谷丁红茶,泡水代茶饮,下火消炎,预防上火。
谷谷丁,俗称婆婆丁,随处可见,药食两用,有着“天然下火草”之称。
此时,谷谷丁,还被称为“天然抗生素”,消炎杀菌、下火,效果尤佳。
谷谷丁,性质寒凉,将其发酵后,做成红茶,可降低寒性,更适合饮用。
所以,夏季,容易上火的人,经常泡上一杯,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
2、神养
小暑过后,神养,尤为重要。
此时,天气闷热,人心火较旺,易烦躁、心神不定,因而要“静心、养心”。
这里所说的“心”,并非心脏,而是指精神、情志。
要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忌发怒。
睡眠时间,在晚10点~11点,起床时间,在早上6点~7点。
午间在适当睡个午觉,一般半小时左右,就能保证一下午的精力了。
如果,没有时间午睡,那么,可以在午休时,选择静坐养心。
可以平坐在椅子上,身体要摆直、摆正,双脚放松平放在地上。
从头到肩、脚全部放松一遍,然后,双眼微微闭合,静坐五到十分钟,同样可养心静气。
3、行养
行养,也就是运动。
小暑后,天气热,人们出汗多,很多人便不再运动了。
然而,此时,依然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适度出汗,可以抵御外邪侵袭。
每周不少于5次有氧运动,每次约30分钟,最佳锻炼时间是早上6点~7点。
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温热的白开水最佳,运动后,不要立即喝冷饮降温,否则易伤肠胃。
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
这类运动,可平心静气、缓解压力。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