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留守学生情况综述

更新:2021-08-19 03:16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78

随着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非农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一大社会问题。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妇联、区教育局、区关工委积极应对,主动参与、采取有力措施,在探索和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成效。

一、留守流动儿童现状及基本情况

全区辖5个街道,61个村居,总人口186377。其中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2314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2.4%;在未成年人当中农村人数为10339,占全区未成年人的44.7%。据区关工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农村未成年人当中成为留守儿童的人数为115人,占2.55 %。(其中唐闸镇街道3名,港闸经济开发区有3名,幸福街道11名,秦灶街道有12名,陈桥街道相对较多有86名,超过其他四个街道、乡的合计数。农村留守儿童中初中生53人,占我区在校生1.05%,小学生62人,占在校生1.49%。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115名留守儿童中,随祖(外)父母生活的有89名,约占78%,26名的孩子被托付在学校寄宿(均为中学生),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2%。 (这儿说明一下,关工委界定的留守儿童为父母外出务工达一年以上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儿童)。 随着港闸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携带子女进入我区。据2008年底统计,我区小学生中外来工子女已有3936人,占全体小学生总数的44.78%,其中九圩港小学高达97.6%;中学生中的外来工子女已有1051人,占全体中学生总数的24.3%,其中越江中学达到55.6%,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近年来,区妇联、关工委、教育局不断探索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机制,取得一定的成效。

1、创建流动家长学校,发挥“三位一体”的教育作用。在农村创办“流动家长学校”,让更多的家长学会“育儿经”。目前,全区共创办各类不同形式的家长学校、家长夜校等60多所,共授课、受询200次,听课、咨询家长达2万人次。幸福鹤涛小学创办的 “流动家长学校”受到省市区教育、妇联、关工委等部门领导的好评。他们的成功做法在全区推广:一是建立健全教育网络,推行信息管理。启动了“南通市鹤涛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方案”,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了工作职责,校长任组长,学校关工委具体负责并开展这项工作。学校还出台了《南通市鹤涛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方案实施办法》,建立了留守儿童资料信息库,出台了“代理家长”确认、培训、测评、变更、解除制度和工作目标考核细则等。二是全面推行“代理”制度,实行分层管理。学校行政组成员定期集会,认真分析留守儿童工作,并将此工作列为学校重点工作之一。三是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联手管理。学校邀请乡司法或派出所的同志到学校作法制讲座。依托港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的清明节前后,邀请老革命、老红军跟孩子们一起缅怀革命英烈,为孩子们讲革命先烈的故事,激励孩子们从小要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区妇联与港闸工商分局联手开办了“鹤涛小学春蕾班”。港闸工商分局和个私协会的协调支持下,辖区十多位企业老板每学期准时为结对贫困学生送去上万元的学习费用,资助有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

2、转变教育理念,畅通家校联系渠道。区教育局在做好外来工子女教育方面明确了“三个一样”的政策要求:一样就近入学,一样免费助学,一样激励勤学。广大教职工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吃了很多辛苦,涌现了一批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越江中学开设外来工子女教育教学课题,成立课题组,专门研究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其课题获港闸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优秀案例。设立“素质教育开放日”,邀请家长到校听课,听取学校办学情况介绍,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吸取部分留守儿童家长为成员,近距离了解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想法。鹤涛小学还开通了24小时家校联系热线,随时聆听来自家长们的建议或意见。奉行“教而无类”的信条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的理念,对留守儿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以心换心,用感情交融感情。老师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做留守儿童的思想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越江中学、九圩港小学是我区流动儿童集中的两所中小学,他们的共同经验是:一是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抓,各部门密切配合;二是学校关工委发动退离休、老教师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三是从调查研究入手,制定并实施了“计划、检查、总结、考核”等一整套规章制度;四是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全面关心外来工子女的健康成长,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赞扬;五是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3、职能部门联手推进,工作创新出成效。区妇联、教育局和关工委认真履职,各司其职,在全区大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充分发挥三级家庭教育工作网络及家长学校的作用,组织6万家庭参与“为国教子,以德育人”家庭教育知识大赛、10万家长聆听家庭教育报告会。妇联抓住外出务工母亲回家过年、探亲等时机,通过实施“母亲素质工程”,引导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之间建立家信月月通、电话及时打。特别是近年来,区妇联聘请家教专家授课、提供咨询服务,对增强外出务工家长的法律责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教子的知识和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区妇联还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为留守儿童办实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巾帼志愿者为留守流动儿童进行免费体检和义诊,开展牵手共建等活动,送儿童喜爱的电影下乡巡回展播、动员村民小组长、妇女干部等与农村留守儿童结队关爱,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因父母缺位失去的关怀与温暖,激发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的激情。

4、重视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探讨和研究。学校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咨询窗口,给压力大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为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班主任、任课教师经常找学生谈心,沟通,真正走入外来工子女心灵,对他们的心理困惑及时进行疏导。教师还利用节假日,集中进行“双走入”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能够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给在外打工父母汇报,同时给予记录。学校还经常组织诗歌诵颂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农民工子女充分展示自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一位农民工子女在我校得到健康成长。


三、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长期进行城乡二元结构管理造成的,是这种二元结构在新时期社会发展造成“裂缝”又长期得不到弥合的产物。而它留给社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降二大三缺四重”即:

一降:就是留守儿童缺乏生活照顾、膳食结构不合理,得不到应有生活保障,营养水平下降。

二大:一是父母在外,有烦恼无处倾诉,生活压力大;二是父母沟通的机会少,农村学校条件差,家校联系不方便,与家长鸿沟大。

三缺: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

四重:一是日常生活质量下降,家庭负担加重;二是学习无人辅导,厌学隐忧加重,三是性格孤僻自闭,思想负担加重;四是家长不在身边失去成人榜样,社会上不三不四青少年反成其心目中英雄,安全隐忧日益严重,有的甚至违法犯罪。

(二)对策与建议

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歧视是对儿童最大的隐性伤害。而由于种种原因,留守儿童、外来工子女常常在学校里受到众多的歧视,这些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一种“社会不公”、“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低人一等”的阴影。从长远来看,不仅会对留守流动儿童本人造成心理伤害,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1、重视留守儿童的研究,提高留守孩的综合素质。留守儿童虽然只是正常青少年群体中的一部分特殊群体,但其教育问题不可忽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紧迫性及其危害性应引起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2、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各职能部门应制定教育政策,投入一定资金,责成专人负责,加强宏观监督,协调各部门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如发挥政府部门的功能,加强法制教育、净化文化环境,整顿学校周边文化市场,发挥“五老”志愿者作用,担当“临时家长”,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3、建立科学的户籍管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子女的科学管理。 政府、社会、学校为了让外地学生享受“同一片蓝天”,在政策上、经济上给予很多的关爱,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状况,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能就近就读。

4、正视“留守、流动儿童”将长期存在这一基本事实,立足现实,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教育,不断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的配合,切实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下一篇:如何引导孩子来看绘本? 上一篇: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