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非主流有什么涵义?

更新:2025-04-27 23:55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非主流有什么涵义?

非主流其实就是一种主流,只是那些坏小孩、叛逆的小孩喜欢这些,到了青春期吧,很多人都喜欢这种决绝、悲伤、怪异、叛逆的东西。其实并不是什么有内涵的东西啦!

二、我刚上高一,觉得跟不上班了,而且压根就不喜欢读书,就是无论如何也读不下去了,但是亲人对我的期望很大

小孩,不上学你现在不后悔,那以后呢?在过10年?20年? 你确定你不会后悔??

你现在才上高一,没人逼着你读书啊,你的任务就是呆在学校里就可以了啊,,

没人说你一定要考到第一?第二?

你现在的价值观的不成熟,这只是你一时的想法,别跟我说几天、几个月的想法代表你的一辈子,

应你父母的希望呆在学校里,,你只是不想读书,难道你不会玩吗?

呵呵,表认为姐姐是误导你,,其实呆在学校里,你就==给自己留了一条路,叛逆期谁没有啊,,

一年级不想读书也不是你一个,,干嘛非要出校园啊,,

指不定在你2、3年级的时候你就改变想法了,其实只要你愿意,什么时候都不晚,只是越晚、想实现理想就越难越辛苦罢了

,,至于你说的捷径?要是有谁还上学啊?当然了富二代、家里有权的咱就不说了

我话就这了,,听不听随便了

三、父母到底该不该暗中监视孩子的行为

做得出来监视孩子甚至成年子女这种事的父母某种程度上欠缺同理心和对教育的理解。

人降生于世便是独立的个体,终将以自己开垦出自己的人生,在幼年时期固然需要父母给予最大的引导和保护。但随着年龄增长会展现出自我意识和个人尊严的需要,作为父母,都是这段被称为“叛逆期”的时期的过来人,都经历过年少时期的轻浮与躁动,这个时期里是人对自我能力的试探和编织理想抱负的宝贵而短暂的岁月,也许完整的青春不能缺少痛与泪的教训,往往每次经历挫折打击都更能让人认清自我,都能使三观更成熟。然而绝大部分父母都想让孩子将来的人生更顺畅,恨不得一个走在孩子前面扫清障碍,一个搀着走。但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可能会理解父母的用心,但渴望独立的他们想要的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但过度监管(比如监视生活什么的)本身就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否定和极度不信任,虽然我们绝没有看扁自己孩子的意思,但也许他们不这么想,被孩子发现遭到监视,日后他们还怎么向我们倾吐心声呢?还会影响日后自信的树立,这也导致孩子更令人担心,这就形成了一个影响亲子关系的恶性循环。更有甚者,基于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可能出现视父母为阻碍的扭曲心理,可能变得多疑,埋下心理疾病的祸根。话说回来,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到底少到什么程度才会用这种方法了解孩子?单从这点,这对父母的教育是失败的,应该先从这个沟通的问题着手,而不是用这种离谱的手段去干涉另一个人的私人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单方面的尊重,若缺乏对孩子的尊重,那硬要保持父母威严的话只会落得两败俱伤的境地。想要改善关系,先得改变自己的态度,不会有人给孩子示范如何友好待人,除了我们。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但同时,孩子也是父母的镜子,家庭环境的缩影,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最初的模仿对象,也是言行上的权威,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的话,即使孩子遇到不良行为也不会去学。无论如何,家庭环境是孩子的根源,但首先,它得是稳定而可靠的。这么看来,监视孩子意义不大,始终还是要先做好我们那一份。另外,虽然我们有着更成熟的思想和更丰富的阅历,但我们的责任不是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孩子,培养成理想中的自己或了结心头之愿,而是去引导与帮助他们在将来能实现自我,这就要求我们明确自己的角色,毕竟时代变迁,孩子对他们的时代的某些特点更清楚,光在这一点上,我们就应该请教孩子们了。总而言之,走到不得不监视孩子的地步也非一朝一夕,这类父母应该反思,初而为人的孩子们固然幼稚,但同样初为人父母的我们在这方面又怎么能如此“傲慢自大”呢?也许,每个与孩子沟通不畅的家庭缺乏的正是这句“请多指教”吧,

下一篇:8岁的小男孩怎么教育 上一篇:有谁知道成都SAT培训机构?在哪里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