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基本功讲解大概要讲些什么?怎么讲?
一、幼儿绘画基本功讲解大概要讲些什么?怎么讲?
幼儿绘画是幼儿亲手拿笔表现一定的可视形象的过程,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情感。绘画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幼儿美育的重要途径。
幼儿绘画教学就是要按照幼儿不同绘画发展水平,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建议,引导幼儿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表现手法,以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美感和初步的审美能力。
我们在绘画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是幼儿主动发展的前提。教师的指导概括起来有三个字:“看”、“说”、“想”。
一看。即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一般观察力强一些的孩子绘画水平相对高一些。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经常多看,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要引导幼儿观察单个物体的颜色、形状,更要注意引导其观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与其他物体的关系。如:引导幼儿观赏菊花时,不仅要引导幼儿观赏菊花的各种颜色、花朵的形状、花瓣的形状,还要引导幼儿观察花朵与枝干的大小比例及各菊花间的重叠、遮掩等。从观察活动中训练幼儿具有一双敏感和不断发现的眼睛。由于幼儿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绘画活动之前仔细的观察,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画面内容更丰富多彩。如命题画“大马路”活动之前,组织幼儿观看有关录像或在外出散步时观察“大马路上有什么?大马路上多了什么?……”在画物体时尽量提供给幼儿实物模型,让幼儿在触摸、观察中感知到物体在不同位置上的不同形象。同时,还要多组织幼儿欣赏美术作品,以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我们可以经常性地组织幼儿参加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展,让幼儿有机会多看,多感受,多体验,增加美感的经验。组织幼儿欣赏名人名画,挑选一些色彩鲜艳、形象鲜明、线条清晰、明朗,具有形式美的美术作品。如:齐白石画的小蝴科、小昆虫;徐悲鸿的骏马图;凡高画的向日葵、星夜;修拉画的大碗岛的夏天等都是非常好的欣赏材料。引导幼儿观赏,通过看看──说说──看看的主动体验过程,帮助幼儿逐步建立美的标准,提高审美情趣。
二说。活动前说画可以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鼓励幼儿在画画前大胆地表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画后能解说自己的画,让幼儿逐步了解到一幅好的画是与画画前的想象与画画后的“说’画分不开的,这也为他们从无意识的涂鸦阶段过渡到有意识的创作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幼儿在“说画”的过程中培养了大胆构图的能力。活动后的“说画”还包括了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教师对充满童趣和创造力的作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评价时鼓励幼儿共同参与,让幼儿开展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能引导幼儿在欣赏、评价的过程中提高评价能力,产生自我满足感、成功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想。“说”(语言)是“想”(思维)的外部表现。但本文所表述的“想”更侧重于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现创造的能力。幼儿具有不受常规约束的丰富的想象力,经过引导就能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给的命题和提问都应具有启发性。例如:画“狮子王”时可启发提问:“狮子为什么是大王?它住在哪里?它吃什么?怎样睡觉?它有朋友吗?下雨了会怎样?它长大了也当爸爸、妈妈吗?它会痛吗?……”而在意愿画“未来的交通工具”时可启发幼儿想象:“你想设计的是哪一种交通工具?它在哪里行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可以载人吗?有多快?残疾人能用吗?……”幼儿在讨论过程中能获得满足感和绘画的激情,也便于幼儿从讨论内容中选择一个主题作为绘画表现的内容,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抒发情感。“想”画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加入绘画活动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将童心、童趣从笔端表露出来。
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的“看”、“说”、“想”,正是在尊重幼儿、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教师与幼儿充分互动的体现,注重在绘画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大胆构思,让幼儿在主动积极的绘画表现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我家宝宝对鳕鱼是否过敏?
你好,宝宝脸红是吃鳕鱼过敏,宝宝四个月食用鳕鱼还有点太早,银鳕鱼是深海鱼,有比较浓的海味,所以要看看宝宝自身的体质怎样,宝宝吃了很容易产生过敏现象,建议妈妈等宝宝太一点在给宝宝吃,第一次给宝宝尝试,食用量不宜过多,最好是先让宝宝吃一两口试试,然后观察宝宝有无过敏现象。如果一切正常,从第二次开始再让宝宝正式享用。
三、如何将审美和幼儿的表达形式相吻合
艺术领域共有4个目标,教育建议7个。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着重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
《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
艺术感受和艺术表现 。指南中的目标所凸显的精神以及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指南》艺术领域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和培养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及审美感受能力。
艺术领域目标:一个是感受和欣赏,另一个就是表现和创造。强调的是审美教育。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即艺术兴趣,和幼儿艺术能力即感受能力与表现和创造能力两个方面的发展为目标。其中,感受和表现是最主要的,因为欣赏是感受的进一步深入,创造也是表现是更独特的表现,所以他的本质是感受与表现。目标中连用了三个“喜欢”词语进行表述,可以看出来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明确了对幼儿艺术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现实误区是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
“艺术感受”:幼儿是用感官和双手来探索世界的,是通过颜色、声音和形状、动作来接触外部世界,认识事物并激发情感 ,这时候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他的感受,能培养感官的敏锐——觉察,心灵的敏感——移情。在幼儿时期正当用感官用双手用声音动作去感知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能够很好的引导他感受,那是最容易培养他一双敏锐的眼睛的。
《指南》艺术领域关于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的要点:
一是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与体验的机会;二是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三是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艺术表现”
感受与表现,特别强调艺术表现,表现能力中含有表现技能的要素,但两者不能划等号。在幼儿阶段,表现能力比表现技能更重要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
艺术是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艺术的初级形式,游戏是儿童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 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里,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我们逐渐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的艺术创造能力,在大量游戏化的表现机会中发展起来。他经常跳动作就灵巧了,经常画,系那条就流畅了。这些艺术行为就是一种游戏,幼儿在乎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幼儿只有在游戏过程中感受,慢慢走向艺术化。呵护幼儿艺术表现的天性,培养艺术表现的兴趣,是早期艺术教育的重点。
《指南》艺术领域——关于支持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要点:
1. 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对幼儿的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的行为要给予认同。
2. 2.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3. 要提供空间、时间、材料和艺术品,让幼儿有机会自发模仿、自由涂画和随意唱跳。 让幼儿表达对事物的感受,用幼儿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成人不要干预。
4. 3.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
5. 对幼儿个性化的绘画表达方式,我们要支持、鼓励,用幼儿的眼光去感受。对幼儿的作品不轻易给予否定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