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观和感官教育的基本观点
一、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发展观和感官教育的基本观点
蒙氏感官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触觉:帮助幼儿辨别物体的光滑、粗糙;辨别温度的冷热;辨别物体的轻重、大小、厚薄、长短以及形体。
(2)味觉、嗅觉:通过让儿童去尝、闻各种物体来提高幼儿的味觉、嗅觉的灵敏性。
(3)视觉:让儿童辨别不同大小、颜色、形状、高低、长短的几何物体,提高他们的视觉鉴别度量能力。
(4)听觉:对幼儿进行区别声音练习和听觉灵敏度训练以提高幼儿的声音辨别、比较能力;对幼儿进行音乐训练来初步培养他们的审美和鉴别能力。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各种感官的敏感性是不同的,对刺激的反应也是不同的,并把儿童的感觉期分成了五个阶段:
①秩序感觉期:三岁儿童对秩序有强烈的要求,看到东西放乱了便会吵闹,放得整齐便 会高兴,喜欢把东西放在原来的地方。
②细节感觉期:1——2岁的孩子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细小的枝节上,最初注意艳丽的物 体,各种光彩夺目的颜色、图案。
③使用双手的感觉期:18个月——3岁的儿童喜欢抓东西,把东西打开、关闭,把物 体放进容器中,一会儿又倒出来,还喜欢堆积物品。
④行走感觉期:幼儿学习行走,类似第二次降生,儿童在学习行走的时候,总是带着 自豪的心理走来走去。
⑤语言感觉期:儿童有一种接受语言的天赋,学习语言的能力非常强,不论儿童生长 在什么地方,儿童语言的发展阶段是相同的。从咿呀学语到单词句阶段、双语句阶段,以后进入更复杂的句子结构阶段。这些阶段是以连续的方式出现的,不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二、为什么幼儿园中班孩子要找规律 排序
那是幼儿园负责,不让小孩输在起跑线上。
三、为什么小孩子都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
从两岁开始,幼儿的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逐步分化,出现对父母的建议和指令不听从、固执己见甚至开始反抗的现象,即心理学中所谓的“执拗敏感期”。而这些执拗敏感期的表现正是我们所说的“发脾气”,因此宝宝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是宝宝发脾气的一个原因
宝宝爱发脾气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宝宝为什么爱发脾气。不知道宝宝为什么爱发脾气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对“症”下药。宝宝生气了,应该如何帮助宝宝来克服这种负面情绪呢?
1、移情法。所谓的移情法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做好典范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让宝宝体会别人对自己乱发脾气时的心情,“如果妈妈突然不理你,拿走你的玩具,你高兴吗?”让宝宝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从而逐渐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2、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当宝宝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或者主动克制自己的行为时,妈妈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宝宝的表现。采取多赞扬的方法,让他体验其中的快乐。
3、消退法。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当爸爸妈妈发现宝宝脾气暴躁时,要多和幼儿园的老师沟通,找出宝宝叛逆举动的原因,尽早消除。比如宝宝为了受到老师的关注而发脾气,那么就请老师在宝宝发脾气时故意不理他,让宝宝知道自己的这种错误行为并不能达到目的。
4、冷处理法。当宝宝无理取闹时,妈妈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法。适当强制性地让他休息片刻,停止正在玩的游戏,或者换种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和宝宝玩一个游戏,或者暂时冷落不理他,让他自己玩,这些都可能会产生很好效果。久而久之,宝宝就知道发脾气的方法没有效果了,就会停止用该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在爸爸妈妈的耐心教导下,再慢慢地学会自我控制情绪。
5、自我控制法。2-3岁的宝宝已经能够理解简单的道理,妈妈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教给宝宝自我控制的方法,比如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边读《好好说,不生气》,一边告诉他什么是生气,生气会带来什么后果,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生气的时候要告诉妈妈,让妈妈来帮助你,我们一起找到生气的原因,把它赶走。”
当宝宝首次出现无理行为时,爸爸妈妈就不应妥协,更不要一出现问题就用买玩具或买吃的东西来买“和平”。宝宝从无知到有知,到完全认识,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爸爸妈妈应该保持一种明理是非的态度去教育,让宝宝逐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必须由家长来决定,哪些事情可以由自己决定,哪些事情可以和家长共同协商决定。
四、什么是幼儿的搭建行为
模拟搭建作为积木游戏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和积木游戏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幼儿的搭建水平随年龄有显著提高,且中班与小班的差距明显大于大班和中班的差异,说明中班是幼儿积木游戏水平提升的关键时期;模拟搭建中幼儿的积木使用数量和游戏时长均是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且与幼儿的积木搭建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不同性别的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模拟搭建行为表现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