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血瘀如何调理
气滞血瘀如何调理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其病变机理是:一般多先由气的运行不畅,然后引起血液的运行瘀滞,是先有气滞,由气滞而导致血瘀,也可由离经之血等瘀血阻滞,影响气的运行,这就先有瘀血,由瘀血导致气滞,也可因闪挫等损伤而气滞与血瘀同时形成。
气滞血瘀症,是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现的征候,多由情志不舒,或外邪侵袭引起肝气久郁不解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急躁易怒,胁下痞块,刺痛拒按,妇女可见月经闭止,或痛经,经色紫暗有块,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涩。
气滞瘀血体质宜用行气、活血药疏通气血,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
如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胃腹胀痛、嗳气、大便不爽或便秘,可用木香、陈皮、砂仁、槟榔、豆蔻、厚朴、大腹皮、莱菔子、大黄、神曲、山楂、谷麦芽、鸡内金等,行气、止痛、消食、通便。
气滞血瘀体质如有情绪抑郁,应以心理疏导为主,配合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如柴胡、郁金、青皮、香附、川芎、绿萼梅、八月札等。
气滞血瘀属于中医的一种证型。病人的主要表现为身上疼痛,比如胸痛、腹痛、颈痛、四肢疼痛、皮肤上有瘀斑等等这些症状。那么气滞血瘀该如何调理呢?气滞血瘀我们可以给他开一点行气导滞、活血化瘀的中药,常用的方子有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胶囊、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气滞血瘀大多是因患者忧思过度,或者久坐少动,致肝脾失调,气机淤滞,不能畅达,气滞而血瘀,通降失常,气血瘀滞,气滞日久,血行不畅,瘀血内生,或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伤及脾胃,湿热阻滞脾胃气机,气滞而血瘀,或因外感风寒,暑热湿邪,寒凝气滞,经络受阻,不通则痛,寒邪不解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 “……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气结则血凝。”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多由情志郁结或跌仆闪挫而致。治宜行气活血化瘀,可用血府逐瘀汤类。病机,因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
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
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症积等病证。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辅心运血,若邪阻肺气,宣降失司,日久可致心、肺气滞血瘀,而见咳喘、心悸、胸痹、唇舌青紫等表现。
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中医 刺痛拒按,痛处不移,面色晦暗或黧黑。
胸胁胀闷,走窜疼痛,性情急躁或抑郁;或谵语,或发狂;或胁下痞块,坚硬不移;或口唇爪甲青紫,肌肤甲错;或口渴但欲嗽水不欲咽;或皮肤紫斑,或肌表有丝状血缕,或腹部青筋外露,或下肢青筋胀痛;或大便色黑如柏油;或痛经,闭经、恶露不尽,血色紫暗夹有血块。
舌脉: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沉涩,或结代。
治疗法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少腹逐瘀汤、通窍活血汤、膈下逐瘀汤等。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症状,治疗月经不调哪里找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知道,月经,女性维持身体健康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女性们才要重视它,甚至延缓衰老是需要它的,当然生育也是需要依赖于它的,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东西。当然生理期间的症状也有很多,比如说气滞血瘀月经不调,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女性都会有的一种感受了,那么大家是否知道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症状?今天让小编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症状?
1,一般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患者会出现的症状表现包括:胸胀,疼痛,急躁易怒,月经闭止,痛经,经色发紫,月经有血块等等,出现了这些病症表现的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正确有效的方案进行调理,一般情况下患者需要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就会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可以结合拔罐一起治疗,这样结合治疗的效果会更好一些,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轻重情况不同,具体的病症表现也会有一些不同,所以患者一定要就诊专业中医院找经验丰富的医生帮助自己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2,患有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的患者一定要调理好自己的身体,保证身体健康很重要,而且月经期间一定要讲究卫生,不能有性生活,也要勤换洗内裤,卫生巾护垫之类的东西一定要经常更换,不能出现感染诱发妇科疾病的情况,月经期间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能在月经期间出现过度劳累的情况,尤其是不能剧烈运动。
最后,得了气滞血瘀月经不调的患者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这样才能避免让患者病情加重,不会给患者病情恢复造成负面影响,平时一定要多吃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东西,一些刺激性食物尽量不要吃比较好,尤其是生冷辛辣的东西不能吃。
气滞血瘀的饮食宜忌
对于气虚体质者,可以通过饮食的方法进行调养。
气滞血瘀体质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黑木耳能清除血管壁上的淤积;适量的红葡萄酒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山楂或米醋,能降低血脂、血黏度。
气滞血瘀体质宜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不宜吃冷饮,避免影响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