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婆婆的育儿观念不同咋办?
婆媳相处是一门学问,隔代育儿免不了发生冲突,其中丈夫的角色以及责任会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婆媳育儿的难题呢?
1、有一点很重要,很多男孩母亲艰辛将儿子养大,会形成一种精神寄托和相依为命心理,会把全部的爱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过分关注,处处迁就宝宝,这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2、隔代教育观念不同是导火索,目前老人育儿知识老化,思想比较僵化,看待事物比较死板,采取过于传统的方式来教养宝宝,这种教养模式会影响宝宝健康成长,尤其会导致宝宝缺乏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性思维的意识。因此,老一辈的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被儿童的父母所嫌弃。
专家支招:解铃还需系铃人,要化解隔代教育中的矛盾,关键是做到扬长避短,各取所长,使隔代教育能与亲子教育无缝对接,必须共同努力,让二者互补而非对立,进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需要祖辈和儿子媳妇双方的共同努力,具体做法如下:
1.首先,儿媳和儿子首先要育儿理念要达成一致,然后再和老人达成育儿共识,要有统一的教育方法和刚性原则。且男性无论作为儿子或者丈夫,都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就事论事不能有“母亲养我这么大不容易,都听我妈”的想法,这样更容易导致不婆媳不和,所以就需要两代人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
2.其次,两代人一定要坚持及时有效沟通。两代人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孩子的父母,要以开诚布公的方式,平等、请教的语气和老人沟通交流、探讨育儿问题。这样,老人既乐于接受,又有利于消除育儿分歧。
3.“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要多“充电”。并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
4、儿子和媳妇在育儿的过程中,不妨借助于网络、微信等便捷的通讯方式,多向老人传授科学的教育方法、育儿理念和生活方式,鼓励老人与时俱进,转变旧观念。
5、 对孩子的父母来讲,养儿方知父母恩,年轻的父母要端正态度,不管多么忙,都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这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6、年轻父母要理解老人的辛苦付出并懂得感恩,此外,无论工作有多忙,都不能回避对孩子的抚养、教育责任,要用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实现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的和谐。
坚持自己的育儿观念,老人家很多观念是没有科学依据的,都是以前老辈人的旧思想,并且现在孩子跟着父母会见识得更多,也能和社会接上轨,老人家大多数隔辈亲会把孩子惯坏
综合两个人的观念,只要对宝宝没有伤害,可以适当的接受,采取对宝宝好的观念来教育。
有的婆婆特别倔强,我婆婆就是,我一说啥她就说我胡说,也是老说过去的孩子都咋咋咋的,哎,没办法,想改变这种婆婆太难了,就只能自己辛苦带孩子了,要么就是你放手不管就让你婆婆管去
尽量协调,不能硬来。可以多了解下对方的想法,多沟通,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