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有哪些
一、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有哪些
1.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48小时及以上者;2.早产(小于26周),或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3.高胆红素血症;4.有感音神经性和( 或)传导性听力损失相关综合征的症状或体征者;5.有儿童期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家族史者;6.颅面部畸形,包括小耳症,外耳道畸形,腭裂等;7.孕母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疱疹、毒浆体原虫病等。8.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9.出生时有缺氧窒息史,Apgar 0-4分/1min 或 0-6分/5min;10.机械通气5天以上;11.细菌性脑膜炎。
二、老年痴呆晚期是个什么样子
老年痴呆是一种由于大脑器质性损害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使记忆、理解、判断、自我控制等能力发生进行性退化和持续性智能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的病症。老年痴呆症是静悄悄的疾病,没有痛痒等明显症状,早期只是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症状,很多病人误认为这是正常的衰老,以致就诊率极低,常使病人错过有效治疗机会。据最新统计,天津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总患病率为5.22%,80岁患病率达15.9%。据估算,全市现有10万痴呆老人,每年新增近1.8万至2万人。但仅有2%的家庭带老人进行了正确的治疗,其他家庭的痴呆老人吃的大都是营养药,从而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专家说,记忆力下降是老年痴呆症最突出的首发症状。老年性痴呆的记忆障碍以记住新知识能力受损和回忆近期知识困难为特点。患者的日常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专家分析五大类人群属于该病的高危人群:老年女性(男女病人比例为7:26);文化程度低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丧偶、独居、情绪抑郁者;患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长期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病史者。专家称,痴呆老人的死亡率是一般老人的三到四倍,已成为继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的老年人第四大杀手。由于目前临床准确诊断老年痴呆尚有难度,基因诊断、基因治疗还没有全面开展,对于有痴呆倾向或可疑的痴呆病人,只有进行早期治疗、干预。
另外,掌握早期老年痴呆症状的识别,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能改善症状,延缓病情的发展。老年人平时要做到:
1、及时检查。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近期有遗忘现象,应及时到神经内科检查就诊。
2、合理饮食。老年人消化功能差,应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瘦肉、菌菇类食品及富含维生素的各种食物包括水果和蔬菜等,对增加抵抗力、提高记忆力都有帮助;
3、保护好牙齿。研究人员发现,青年时期缺牙不补,易患早老性痴呆。
4、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特别是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爱好,而且力争做出一些成绩,不断加深兴趣。老年人要多同孙子孙女在一起,使自己似乎也回到童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用脑到老。
5、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中风等都会引起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病情恶化。因此,患有此疾病的人应及时治疗。平时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适当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行以上疾病的辅助治疗及日常保健。
三、2个月宝宝脖子总往后仰还很硬是怎么回事啊
正常的,不用担心,宝宝还小脖子还不够有劲,抱着宝宝的时候要用一只手扶着宝宝的后脑勺,避免宝宝的脖子老是往后仰,老是往后仰对宝宝的健康不好。
四、听力下降应该怎么办呢?
不同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需要不同的方式治疗。下面就让上海宏康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来为你详细的解答:
1.突发性耳聋等疾病导致的感音性听力下降,早期往往可通过药物治疗痊愈。
2.助听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听力,但需注意,助听器佩戴效果不好或者有不舒适的体验,往往和没有进行规范听力检测,选择了不合适的型号,验配不合适以及局部耳道疾病未治疗有关。所以选择有经验的验配师和定期调整非常重要。
3.化脓性中耳炎等传导性听力障碍可通过手术恢复听力;而近年来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成熟和推广,已经为广大听障儿童带来了福音。
4.听觉康复包括听力训练、言语阅读及加强沟通等干预措施,往往和助听设备联合使用。
5.推荐正常儿童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听力筛查,高风险因素儿童需密切随访。
6.长期接触噪音会导致听功能不可逆的下降。避免长时间待在KTV、酒吧、施工地点等吵闹场所;为孩子选择温和不刺耳的发声玩具;燃放炮竹等巨大噪音应注意捂耳或佩戴耳塞防护。最易被忽视的是长期佩戴耳机同样会造成听力损伤,尽可能选择声音外放,或佩戴时避免音量过大,每次佩戴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不要超过30分钟)。
7.避免频繁挖耳或为孩子取耵聍,防止损伤外耳道和鼓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