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受伤后等突发事故会对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怎样自我调节?
个人认为:
只是你重复的心理暗示,导致了的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种情况,你只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过于去纠结这件事产生的结果。毕竟事情已经发生,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一味的纠结,只会让自己陷入漩涡,不可自拔。
如何转移注意力?
这里可以发泄,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听歌,看书,看电视,打游戏或者工作,跑步,游泳运动等。
你也可以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坦然接受这件事情的结果。比如:是福不是祸 ,是祸躲不过。杯子碎了叫碎碎平安。生活磨难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亲人逝去叫尘世多疾苦,驾鹤仙去之。不一而足。
学医人士,当你抢救病人后,病人或病人家属对你是什么态度?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草绳。
病属的态度可以左右一名医生的命运。你医生再优秀,再牛再有经验,一大群病属只要一个人起哄喊打,医护人员也只能当肉垫。打着打着,医护人员就奇缺了!
抢救生命,是医生的职责。但病属各怀鬼胎,有的怕花钱主张放弃抢救,有的遗嘱继承问题要全力抢救。救活了,医生最大的宽慰!却要面临凑钱赔被救者的衣服!于是抢救前多了一道评估衣服值几个钱的工序。
曾经有一个呼吸衰竭的老者,很不幸在入院抢救不到一个钟的时间就死翘翘了。更加不幸的是被病人的女儿(病女)挟尸要价:老人20年前还好好的,肯定被你们医院杀死的!
三个一直在抢救现场的病属不吭声,一直不在抢救现场的病女扬言它有一个男朋友是记者,一个男朋友是律师,一个男朋友是医生,一定要讨个说法(赔钱)。一场旷日持久的医赖闹剧纠缠了将近20年。
护士在抢救病人吸痰,病人有点刺激呛鼻。病属不由分说殴打护士,最后在法律的严惩下罚酒三杯。
谁都不想遇上危重病人,但现实是医护人员不可能挑肥拣瘦,每个病人都抱起来看看轻重。轻的自己看,重的留给同事看。大家都必须经历过抢救生命的过程,只不过风险太大了。
山东聊城肿瘤医院“假药门”专业主任医师,根本没有什么屁事,却足以摧毁从医信心。病女亲自外购救命仿制假药亲手毒死恶性肿瘤晚期亲生父亲,国宝级主任医师竟躺着中枪!
一家医院就像一个国家,任人宰割将民不聊生,国家强盛就没有谁敢招惹了。医院能够让医护人员放心工作,对谁都有好处,让凶残的医闹医暴和或邪恶的医赖见鬼去吧!
病人家属什么态度,当然是看抢救结果了。
抢救过来了,大部分家属会表示感谢,小部分家属会觉得这是医生本身的职责,救回来是医生应该且必须做到的。
如果没抢救过来,绝大多数家属会觉得医生没有尽力或者医术不够,认为医院对患者的死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觉得认为他们花了钱了,他们就是上帝,进了医院必须得治好,病人没治好,医生得挨打挨骂,医院得赔钱。仅仅极少部分家属会理解病人得的病是回天乏术的,能救回来的那都属于生命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