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免疫力差,吃什么改善的好?
宝宝免疫力差,首先让我们正确认识一下免疫力是否真的差。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经常生病就是免疫力差,不经常生病就是免疫力好,其实并不然。有种不生病是基于家长的过度保护。比如说,冬天冷了,家长就很少让宝宝出门,家里暖气空调开的足足的,少了冷空气的刺激,宝宝生病几率自然会下降,但是这类宝宝当真就免疫力高吗?当然不是!这类孩子一旦出门,反而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生病。
孩子生病与否,主要看是否接触了治病的病原。
目前研究发现, 6 岁以下的孩子平均每年会感冒 6~8 次,在 9 月份到次年 4 月份感染高发期,能到达 1 月 1 次,每次可能持续 2 周。这样算下来,一个健康的儿童一年中可能有半年的时间在生病,这都是正常的。
不过,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
常见的病原体多种多样,能感染人的微生物成百上千种,它们无时不刻广泛存在于或侵袭着人的呼吸道(口、鼻、咽)、消化道、生殖道以及皮肤。只要这些人体「屏障」保持完整无损,许多病原体无法进入机体。
即便感染了各类病原体,孩子体内还有一整套复杂的、不断发育成熟的免疫系统来和这些「坏蛋」抗争。
下面谈一下什么是免疫力差,应该符合以下一条或者一条以上才可以评定:
1 孩子总是生病,并且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
2 每次生病后都不能自行好转,需要静脉输液或者住院治疗;
3 每次细菌性感染,得使用 2 月以上的抗生素,效果还不好;
4 或者孩子每次生病都是严重感染,比如脑膜炎、败血症。
那么,如果真正的是免疫力差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坚持母乳喂养,至少六个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母乳喂养至两岁。
第二,应该多带宝宝去外界逛逛,多接触大自然,不断刺激免疫力的产生。外界有少量又不足以致病的病原体,这样就会不断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统,产生足够抗体。
第三,调理好宝宝的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家长不要过度喂养,因为宝宝本身肠胃功能不健全,多一口都可能会导致积食,脾胃弱则百病生
第四,针对六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每天早晚各捏脊一次,每次5~6遍,可以有效提高抵抗力。
最后,祝每个宝宝都健康成长。
调理脾胃,脾是全身营养供给站,加强锻炼,三餐规律不吃零食,不吃冰冷的,可以吃点益生菌
吃什么能够提高孩子免疫力?
五谷杂粮,粗茶淡饭。
想要提高抵抗力,孩子可以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也可以吃富含钙铁锌元素的食物,还可以海鲜类的食物。除此之外,坚果类食物、补血类食物、菠菜、牛肉、鸡蛋、精瘦肉、牛奶等食物也很适合抵抗力差的孩子食用,有利于改善情况。
孩子体弱多病,有没有增强他免疫力的方法?
给体弱儿开三张生活“处方”
孩子体质瘦弱的原因很多,有先天的,但更多的是后天养育不当所致,为此法国巴黎大学坎特博士在《走进孩子的身边》一书中,专门为体弱儿开出了三张生活“处方”。
处方一:饮食 饮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要想增强它们的体质,就必须做到全面均衡营养,让孩子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也不能营养过剩,因为肥胖也是儿童健康的大敌。
实践证明瘦弱儿多有挑食、偏食和厌食的习惯,那么怎样才能纠正呢?
①饭前给孩子讲个故事,对饭菜做些有趣的介绍。
②饭量要因人而异。遵循“从少到多,少盛多添”的原则。
③换花样。除色香味,对孩子来说还要讲一个“形”字。可把东西做成三角形、齿轮形。
④改变进餐气氛。让孩子在固定的位置进餐,进餐时播放节奏舒缓、音量不大的轻音乐。
⑤善用鼓励。让孩子对吃饭充满信心。
处方二:睡眠 充足的睡眠对于身体健康来说尤为重要。睡眠不足,不但身体消耗得不到补充,而且由于激素合成不足,会造成体内内环境失调,从而削弱孩子的免疫功能和体质。
为了保证体弱儿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应从以下入手:
①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制度,早睡早起。
②家长夜间做事不要让灯光、声音影响孩子的睡眠。
③睡眠时被子不要盖得太多,防止孩子踢被子,头不要捂在被子里面。
④室内空气要保持清新,坚持开窗换气。
⑤有必要时可以安排1-2小时的午睡时间。 处方三:运动 运动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呼吸、消化功能,调节内分泌激素的分泌,特别是一定强度的跑、跳等运动,能够对骨骼产生良性的机械刺激,促使其微结构的重建,加速骨骼的生长,从而有利于长高。
一般说来瘦弱儿多爱静不好动,因此:
①每天保证孩子2至3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活动前先摩擦孩子的面部和双手,使皮肤有个缓冲的过程,活动时做到动静交替,活动量由小增大,循序渐进。
②为增加体弱儿童的运动兴趣,可以为他找些同龄小伙伴,增加他们活动的积极性。
③对于婴幼儿来说,家长可常抱它们到户外,作一些空气浴、日光浴,或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冷水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