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氨比的作用(氨的性质和用途)

更新:2022-11-02 22:45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69

氨的性质和用途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蒸汽压 506.62kPa(4.7℃);熔点 -77.7℃;沸点-33.5℃;溶解性:极易溶于水,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6(有毒气体);主要用途:用作致冷剂及制取铵盐和氮肥

化学性质

(1)跟水反应

  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NH3+H2O=NH3·H2O

  一水合氨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三平衡

  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三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

  H2O H++OH-

  氨水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三应用

  ①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检验HCl等气体的存在

  ②实验室用它与铝盐溶液反应制氢氧化铝

  ③配制银氨溶液检验有机物分子中醛基的存在。

(2)跟酸反应

  NH3+H2SO4===NH4HSO4

  NH3+HCl===NH4Cl

  3NH3+H3PO4===(NH4)3PO4

  NH3+CO2+H2O===NH4HCO3

  (反应实质是氨分子中氮原子的孤对电子跟溶液里具有空轨道的氢离子通过配位键而结合成离子晶体。若在水溶液中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8NH3+3Cl2===N2+6NH4Cl

  (黄绿色褪去,产生白烟)

  反应实质:2NH3+3Cl2===N2+6HCl

  NH3+HCl===NH4Cl

  总反应式:8NH3+3Cl2===N2+6NH4Cl

(3)在纯氧中燃烧

  4NH3+3O2==点燃==2N2+6H2O

(4)与碳的反应

  NH3+C=加热=HCN+H2↑(剧毒氰化氢)

(5)液氨的自偶电离

  液氨的自偶电离为:

  2NH3==(可逆)NH2- + NH4+ K=1.9×10^-30(223K)

(6)取代反应(氨解反应)

  取代反应的一种形式是氨分子中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所取代,生成一系列氨的衍生物。另一种形式是氨以它的氨基或亚氨基取代其他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基团,例如;

  COCl2+4NH3==CO(NH2)2+2NH4Cl

  HgCl2+2NH3==Hg(NH2)Cl+NH4Cl

  这种反应与水解反应相类似,实际上是氨参与的复分解反应,故称为氨解反应。

氨有什么性质

一氧化碳、氨气是无机化合物,也可以说是纯净物,一氧化碳还可以说是氧化物,氨气可以说是碱性气体。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的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有毒性。氨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剌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的能溶于水的气体。

氨的性质和用途是什么

一、理化性质

氨气是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气味(尿味),极易溶于水。水溶液有强烈刺鼻气味,具弱碱性。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二、制备方法

工业制氨绝大部分是在高压、高温和催化剂存在下由氮气和氢气合成制得。氮气主要来源于空气;氢气主要来源于含氢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纯氢也来源于水的电解)。

由氮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即为合成氨原料气。从燃料化工来的原料气含有硫化合物和碳的氧化物,它们对于合成氨的催化剂是有毒物质,在氨合成前要经过净化处理。

三、氨分子之间的氢键

氮原子有5个价电子,其中有3个未成对,当它与氢原子化合时,每个氮原子可以和3个氢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结合成氨分子,氨分子里的氮原子还有一个孤对电子。氨分子的空间结构是三角锥型,极性分子。

四、氨形成配合物

氨可与含铜(II)离子的溶液作用生成深蓝色的配合物,也可用于配置银氨溶液等分析化学试剂。主要是由于金属离子为酸提供空轨道,配体提供电子相对为碱,过渡金属与配体的反应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氨有哪些用途

氨化学式是NH3

氨,是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称为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了解氨的性质

相对分子质量17.031氨气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71g/L临界点132.4℃蒸汽压506.62kPa(4.7℃)熔点-77.7℃;沸点-33.5℃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700)相对密度(水)0.82(-79℃)相对密度(空气)0.5971自燃点651.1℃临界压力11.2mPa临界体积72.47cm3/mol临界密度0.235g/cm3临界压缩系数0.242液体热膨胀系数,25℃时0.00251/℃表面张力,25℃时19.75×10-3N/m,19.75dyn/cm汽化热,沸点下1336.97kj/kg,574.9BTU/1b熔化热,熔点下332.16kj/kg,142.83BTU/1b气体定压比热容cp,25℃时2.112kj/(kg*k),0.505BTU/(1b·R)气体定容比热容cp,25℃时1.624kj/(kg*k),0.388BTU/(1b·R)气体比热容比,cp/cv1.301气体摩尔熵,25℃时192.67j/(mol*k)气体摩尔生成焓,25℃时-45.9kj/mol气体黏度,25℃时101.15×10-7Pa*s,101.15μP液体黏度,25℃时0.135mPa*s,0.082cp燃烧热,25℃(77oF)气态时18603.1kj/kg,7999.3BTU/1b空气中爆炸低限含量16.1%(φ)空气中爆炸高限含量25%(φ)

氨的性质和用途有哪些

氨(Ammonia,即阿摩尼亚),或称“氨气”,氮和氢的化合物,分子式为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倍体积氨,水溶液又称氨水。降温加压可变成液体,液氨是一种制冷剂。氨也是制造硝酸、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氨对地球上的生物相当重要,它是许多食物和肥料的重要成分。氨也是所有药物直接或间接的组成。氨有很广泛的用途,同时它还具有腐蚀性等危险性质。由于氨有广泛的用途,氨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之一,多于八成的氨被用于制作化肥。由于氨可以提供孤对电子,所以它也是一种路易斯碱。

氨有哪些性质

一、氨的物理性质

(1)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氨对人体的眼、鼻、喉等有刺激作用,吸入大量氨气能造成短时间鼻塞,并造成窒息感,眼部接触以造成流泪,接触时应小心。如果不慎接触过多的氨而出现病症,要及时吸入新鲜空气和水蒸气,并用大量水冲洗眼睛。

(2)密度小

氨气的密度为0.771g/L(标准状况下)

(3)沸点较高

氨很容易液化,在常压下冷却至-33.5℃或在常温下加压至700KPa至800KPa,气态氨就液化成无色液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液态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物质的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氨常作为制冷剂。以前一些老式冰棍就是利用氨气制作的

(4)易溶于水

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

二、氨的主要化学性质

1、NH₃(挥发性)遇HCl(挥发性)气体有白烟产生,可与氯气反应。

2、氨水(一水合氨,NH3·H2O)可腐蚀许多金属,一般若用铁桶装氨水,铁桶应内涂沥青。

3、氨的催化氧化是放热反应,产物是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NH₃也可以被氧化成N₂。

4、NH₃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⒌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NH₃+HCI=NH₄CI

氨的相关知识

1.生石灰和水反应后,浓氨水的水分子会减少,因此,可以生成氨气2.生石灰河水反应会放热,促进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3.浓氨水滴入水中,NH3+H2O=NH4++OH-.于是OH-浓度增大,促进反应向左进行,氨分子增多,产生氨气,从而强碱制弱碱

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谢邀。

大众印象里,氨气除了有点味道,几乎人畜无害。但是,这不是事实。

一个普遍接受的结论是,大气中氨的含量其实很丰富,主要来源有:牲畜排泄(39%)、自然来源(19%),挥发性化肥(17%)、生物质燃烧(13%),植物排放(7%),其他来源(5%)。在中国的华北平原,有研究认为有两个主要来源,分别是化肥(54%)和家畜(46%)。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没错,家畜放屁确实是一个污染源。最近的研究显示,大气中的氨气也有可能来自机动车排放。

我国高氨气环境浓度和化肥的使用

有很大的关系。

氨在大气中的直接作用有两个:参与颗粒物成核,为空气中的污染物由气体状态变成颗粒态打基础;形成二次无机气溶胶。间接影响:形成消光物质(铵盐),造成能见度下降,是霾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气中的颗粒物有两个主要的来源,烟囱排放的所谓一次颗粒物,还有大气中的气体形成的二次颗粒物。

有理论认为,大气中的水和硫酸可以先形成小分子团簇,然后形成一个稳定的凝结核。但是,在凝结核形成的过程中,气体的凝结和挥发是同时存在的,这些团簇需要突破一定的能量和尺寸大小的壁垒才能稳定下来。此时,在一些物质,如有机物、氨、有机胺存在的情况下,能量壁垒也可以降低,有助于凝结核的稳定。这些小凝结核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气体长成更大的颗粒物;也可以在碰撞中互相结合长大,有点像滚雪球。以上过程产生的颗粒物往往在2.5微米以下,形成的就是二次PM2.5。

氨气催生了更多的二次颗粒物。

氨也是二次无机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氨气在大气中的化学变化初中学过:大气中的氨气可以和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铵盐,以硫酸和硝酸为例:

2NH3 + H2SO4 → (NH4)2SO4

NH3 + HNO3 → NH4NO3

硫酸铵为不挥发物质,硝酸铵为半挥发性物质。在空气中可以进入颗粒相中,形成所谓的二次无机气溶胶。在我国各地的PM2.5中,铵盐的含量大多在5-20%之间。 这个比例似乎也不高嘛,但是,在有些地方,铵盐对消光的贡献可以占到50%左右。也就是说,灰蒙蒙的天里有它很重要的贡献。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等等,硫酸和硝酸哪里来的?它们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酸(主要来自燃煤)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也有煤燃烧)的氧化。在脱除工业氮氧化物的过程中,一个手段是加入氨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无害的氮气。但是这个办法有可能增加大气中氨气的浓度。

按倒葫芦起了瓢,嗯。这就是环境治理的窘境。

PS.

二次翻译自 Secondary, 对应的是一次排放 Primary。“二次”翻译得不准确也不够严谨。比如上边的这个例子,要是有好几步反应,算是几次污染物呢?所以翻译成“次生”相对来说要好一些。

参考:

Y. Zhang, A.J. Dore, L. Ma, X.J. Liu, W.Q. Ma, J.N. Cape, F.S. Zhang. Agricultural ammonia emissions inventor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Environ. Pollut. 158 (2010) 490–501.

Clarisse, L., Clerbaux, C., Dentener, F., Hurtmans, D., and Coheur, P. F.: Global ammonia distribution derived from infrared satellite observations, Nature Geosci., 2, 478–483,doi:10.1038/NGEO551, 2009.

Zhang, Q., Meng, J., Quan, J., Gao, Y., Zhao, D., Chen, P., and He, H.: Impact of aerosol composition on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activity,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12, 3783-3790, 2012.

氨的主要用途

给水加氨装置用于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通过跟踪热力系统水汽品质的变化,加药计量泵自动将化学溶液氨、联胺、加入水汽系统,使系统水汽品质处于良好工况,保证机组安全运行,也适用于原水、凝结水、循环水、除盐水、废水等水处理系统。

锅炉水汽系统中的溶解氧是引起热力设备腐蚀,威胁锅炉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往给水中加入联氨是继除氧器之后实现进一步强化除氧的化学方法。联氨的加药量要求控制严格,加药量过少,保证不了除氧效果,因而达不到防止锅炉腐蚀保障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而加药量过多,不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如果采用联氨自动加药装置,则可以根据锅炉的实际运行工况,自动调整联氨的加入量,使给水中联氨的浓度保持在最佳范围内。

下一篇: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作用(植物细胞细胞壁的作用有哪些) 上一篇:溶菌酶的晶体结构在生物物理中的作用(与溶酶体直接相关的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