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教师如何对留守家庭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关怀?

更新:2021-12-04 02:37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52

我是小老师的闲言碎语,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留守儿童是指外出务工连续三个月以上的农民托留在户籍所在地家乡,由父、母单方或其他亲属监护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到2016年,我国共有留守儿童902万人。据数量庞大,留守儿童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广范关注的问题。

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孩子,就产生了各方面的问题:家庭方面的问题:一是监护不到位

照顾留守儿童的大部分是隔辈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重要亲属。他们有的年龄大了,有的身体不好,还有的要忙自己家庭的事情,没有过多的精力来照看留守的孩子。导致留守的孩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安全事故频发。回家写作业无人辅导,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个人卫生无人打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养成。有的放学后,就一直在外面玩耍,简直成了无人管的“野孩子”,这一切的一切导致留守儿童生活质量下降,状况堪忧。

二是缺乏关爱

爱是无声的语言,关爱可以给孩子一种内心的安全感。照顾留守孩子的老人,因为年龄的原因,隔代的原因,与留守孩子之间必定存在沟通代沟,和孩子交流沟通的少,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渴求,导致留守孩子缺乏被爱的感觉,孩子感到心里空荡荡的。

三是疏于照顾

照顾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有的还到村里打工,有的还要农忙,仅仅能把孩子的一日三餐照顾到位就不错了,仅限于生活上粗放上的照顾。学习上根本无法辅导,孩子作业错了,他们也不知对错。思想上的滞后,对孩子平时的教育也只是问寒问暖,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给予正确的教育,更多的是护短式的方法。很多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孩子方面的问题:

一是孩子性格软弱

父母外出打工,与孩子接触的少,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短暂的和孩子共处很短的时间。父爱如山,孩子在成长阶段是需要呵护的。爸爸妈妈不在家,爷爷奶奶也未必经常陪孩子玩耍,缺少了心与心的交流,父亲刚强的性格不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孩子缺少一种刚性,久而久之就行成性格软弱的特点。

二是自卑心严重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因生活和经济上的原因外出打工务工。如果效益不好,一年到头也未必能攒下钱,年关回来,也不能实现给孩子许下的诺言。孩子在心理上和不是留守儿童的孩子进行比较,总会觉得自己的父母无能没本事,孩子不能照顾,又没挣到钱,就产生了自卑的心理。

三是孤独感明显,亲情缺失

陪伴是一种成长。留守儿童由于长期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缺少一种家的温暖,团聚也只是春节那短短的几天,疏远的感情刚要找回,接着父母又要远行。感情的纽带还没有拉紧,又要分别,孩子有一种被抛弃的心情,孤独感油然而生。

四是受到不法伤害

留守儿童因为年龄小,社会经验不丰富,属于弱势群体。一些不法之徒借助他们的弱点,动用小恩小惠取引诱他们,导致他们受到不法侵害,造成身心上的伤害,留下了严重的阴影。这种教训是深刻的,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才能让他们茁壮成长。

面对以上问题,学校、教师应该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一是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从制度上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立各级留守儿童关爱领导小组,制定关爱制度,细化关爱措施,对留守儿童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切实在机制上保障关爱儿童的措施到位,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二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

1、建立留守儿童联系绿色通道

为了畅通留守儿童和家长的联系,让他们亲情不断,学校设立亲情热线,设立亲情QQ,亲情微信等方式,把父母的关爱和温暖及时传递到孩子,感受父母的暖意和浓浓的爱。

设立悄悄话信箱,让孩子们把对父母的想念,感情悄悄倾诉出来,缓解不良情绪。

利用节日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表达内心,表现自我,抒发自己的感情,让爱延续不断。

2、学习上关心

教师在学习上要格外注意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困惑及时解答,对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对家庭作业也要及时督促,对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让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快乐学习。这种做法能弥补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家形成的关爱盲区,孩子们有家的温馨,父母的温暖。

3、生活上关爱

对生活上有困难的孩子,要及时介入帮助,防止因贫辍学。平时要多和孩子们谈心,了解思想情况,嘘寒问暖,感受老师的爱就是父母的爱,爱同样有温度!

三是齐抓共管营造合力

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问题,紧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社会、学校、家庭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把留守儿童工作做的扎实有效,才能让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属原创)

如果您觉得我的想法对您有帮助,请多多留言关注。

下一篇:对城乡接合部的留守儿童,怎样做好心理辅导? 上一篇:每门功课都很差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没有兴趣,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