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果孩子不愿意做这3种事,说明他骨子里很自卑

更新:2024-03-21 14:32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一:第一件,害怕表现自己

自卑的孩子,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害怕表现自己。

我们想要孩子参加比赛,他却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我们想要孩子竞选班委,他连连摆手,说自己选不上;我们想要孩子组织做某一件事,他说他做不到。

他还特别害怕成为焦点,不敢表现自己,不敢将自己暴露在大众面前,只想隐藏自己。

若某件事做得好,别人夸他,他会特别不好意思,甚至手足无措、出现窘态:“没有没有,都是运气好。”

因为自卑的孩子,一旦表现自己,就意味着要接受很多人的目光。而一旦知道别人在看他,他就会格外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生怕出错,导致放不开、局促不安、过于紧张、压力大。

而且,当被大家关注时,他的情绪也很容易被别人带着走。别人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评论、一个眼神,都可能让他内心难过很久。

即便他已经做得很好了,但他注意到的,不是自己的成就,而是极少数反对的声音。

甚至很多天后,他还在“回想”那个场景,“回味”受伤的心情,很多天都走不出来,从而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第二件,害怕社交

《自卑与超越》中提到,一个人不敢社交,是源于不自信,他担心一旦与人拉近距离,身上的弱点就会被人“看穿”,从而令人失望。

自卑的孩子,总担心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也觉得自己不值得被认可、被爱。所以在人际关系里,他尽量与人保持距离。

很多时候,他不是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而是不敢。

他害怕别人拒绝他、言语伤害他,或者相处多了,他担心自己身上的缺点会暴露出来,导致别人不喜欢他、贬低他。

为了避免受伤,他干脆让自己宅在家里、躲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大敢融入社交关系中。

三:第三件,害怕改变

有些孩子,喜欢冒险,什么新鲜的事物都想尝试一下,哪怕结果令人失望也没关系。

但有些孩子,特别害怕结果不好。所以尝试了一件事情后,他若觉得还行,就不愿再做改变,而每次只选择这一个。

他的能量太弱了,以至于难以承受选择后的结果。所以,他害怕改变,更喜欢做熟悉的、固定的、不会出错的事情。

四:做出一点点改变

《自信的觉醒》一书指出,负向的暗示,容易让人放弃目标;而正向的暗示,则会推动人积极行动。

很多时候,孩子自卑,是因为他进入了负向的暗示中:万一我没有通过怎么办?万一别人笑话我怎么办?万一我出错怎么办?

习惯性被消极、负面的的看法和情绪影响,孩子就会越来越退缩,越来越自卑。

当我们看到孩子陷入负向暗示中时,不妨多用正向的暗示帮他走出来,让他明白,其实自己没有那么差,即便做不好也没有关系。

我们可以用正向暗示的2个法则,增强自信的心理暗示。

①重复性法则

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广告,非常魔性,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播放它的广告词。甚至别人说上一句,你立马就能接下一句。

它通过不断重复播放,让你大脑能产生自动反应,而当你需要的时候,你真的会优先选择它。

这就是重复的效果,它能暗示你的大脑去接受它、相信它。

所以,面对自卑的孩子,我们不妨每天重复去肯定他“你上一次就完成了,你是有能力做到的”、“你坚持把演讲讲完了,真的很厉害”、“你刚主动结交了新朋友,那自信的样子真让人喜欢”......

不断地欣赏他、肯定他、鼓励他,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就慢慢改变了,变成了那个充满自信的阳光模样。

②联系性法则

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让他舒服的东西,如他的手表或者能随身携带的小饰品。

当他每次进行正向的自我暗示时,不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触摸这个物品。

比如上台发言前紧张,那就顺时针触摸手表,一边触摸一边暗示自己:“放松,放轻松,没关系的,我可以做到。”

每次都这样做,慢慢的,孩子就会将“放松”、“我可以”等正向暗示,与触摸手表联系起来。

下一篇: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上一篇:为什么春天是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的高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