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中医养生 >

5岁儿童身体太虚怎么办

更新:2025-04-22 02:40编辑:bebe归类:中医养生人气:0

一、5岁儿童身体太虚怎么办

儿童身体虚弱主要就是脾胃的问题,因为儿童是真阳之体。好好调理脾胃吧。消化不好,吸收就不好,身体肯定虚弱。

增强脾胃、肠道功能。

每天吃软食比如:米饭做的软些、面食煮的烂些、常吃点发酵食品。吃鸡蛋要蒸成羹,不要吃生冷、油炸、烧烤的食物以免增加脾胃负担,水果尽量吃温性的,但不能吃零食,少食多餐调养一段就好了。好多儿童有过这样的调理过程,效果还是可嘉的。

二、儿童气虚怎么办

加强体育锻炼,多烤火

三、如何调理小儿脾胃

1、日常饮食

中医中的脾胃指的是脾经和胃经。若是孩子饮食不节、过食肥腻、偏食偏嗜、饥饱不均等偶可能伤及其脾胃。建议注意日常喂养得当,不要让孩子吃过多的肉类食物,饮食要规律,最好定时、定量,还应让孩子少吃一些零食。

如果属于脾胃虚弱偏内寒,应养成孩子吃热饮的习惯,不宜喝冷水以及吃冷饮,另外酸奶也不要吃太多。平时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山药、芋头等,少吃生冷油腻食物。如果属于脾胃虚弱偏内热,那么平时应少吃干燥、油炸、辛辣、寒凉食物,建议适当多吃海带、胡萝卜、南瓜等食物。

2、中药调理

小儿脾胃较弱,常因为各种原因出现积食、腹泻、食欲不振等情况。专家表示,考虑到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可以用中药调理孩子的脾胃,能保护儿童娇嫩肠胃,同时还能对症治疗。

3、推拿按摩

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调理脾胃的效果。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为全身性强壮穴。家长每日给小儿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钟,可使小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消化吸收率增加,面黄肌瘦好转。

对婴幼儿可采用捏脊法。家长站在小儿右侧,让他俯卧,用双手捏起脊柱两旁的皮肤,从尾骶部逐渐向上移动,直捏到颈部,反复十多回,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和强壮作用,可以改善食欲,减少感冒,增强体质。

4、作息注意

在作息上,充足的睡眠对于增强小儿的体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爸爸妈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使机体素质得到提高,在天气适宜时,多带孩子接触新鲜的空气阳光,多参加户外活动。

二、小孩子吃什么调理脾胃1、清淡食物配粗粮

开始时多吃点清淡的东西让肠胃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节后几天的主食要以谷类粗粮为主,可以适量增加玉米、燕麦等成分,要注意增加深色或绿色蔬菜的比例。同时,多喝粥和汤,比如新鲜的绿叶蔬菜、小米粥、面条汤等,不妨配点咸菜,这些汤汤水水都具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让你已经“不堪重负”的胃肠道休息调整。

2、多喝白开水

假期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脂肪摄入量过高的情况。利用两三天时间,减少精制米、面、糖果、甜糕点的摄入,强迫自己多喝水,尤其是多喝开水,这样可以加快胃肠道的新陈代谢,使胃肠道尽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3、吃水果保平衡

节日吃的美食很多是煎炸或甜点,多吃自然苦了肠胃。要调整节日里失衡的消化功能,水果是相当有效的。橙汁和木瓜能很好地调整消化机能,它们都有去热滞的作用。此外,不妨买点银花、菊花、木棉花,加点蜜枣煲水喝,不但香甜可口,还有平衡消化功能。

4、绿色蔬菜补充纤维

绿叶蔬菜多含膳食纤维,多补充可促进肠蠕动增加排泄。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功能不好主要有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不足三个方面的问题,下面就教给大家几个食疗为主、药物为辅的针对性调理方法。

三道粥调理小儿脾胃1、莲子山药粥补脾胃气虚

脾胃气虚的儿童常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不欲饮食、食后胀满、大便稀溏等表现,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等中成药来调治,平时食疗可选用莲子山药粥。

制作: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皮及芯,加山药、粳米和水,煮粥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食欲不振、消瘦的孩子。

2、芡实茯苓粥健脾阳脾阳不足者,常见四肢冰冷、腹部冷痛,稍食生冷食物就容易腹痛腹泻。典型的脾阳虚可用理中丸来调治,日常食疗可用芡实茯苓粥。

制作:芡实15克,茯苓15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有健脾祛湿、涩肠止泻的功效。

3、沙参麦冬扁豆粥补胃阴

胃阴不足的孩子平时总是口舌生疮,伴有口干唇红、手脚心热、没胃口、大便秘结等症状。中成药可用养胃增液汤来调治,食疗可用沙参麦冬扁豆粥。

制作: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先将沙参、麦冬加水煮约20分钟,滤取汤汁,加入粳米、扁豆煮成粥。

四、说小孩体质不好该怎么回答

弱体质宝宝的调理原则  

对于体质虚弱的儿童 ,平时饮食应更加注意营养均衡,至于进补则要看具体情况,看其体质来进行调整,不主张父母给孩子炖人参、燕窝,喝补品如蜂王浆等。

在冬季,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儿童要保持二分饥与寒,不要穿得太多,吃得过饱。穿得过多,稍一跑跳就出汗,如没有及时换内衣,外邪入侵易感冒;吃得过饱,饮食不节,易发生食滞,也容易感冒。

 复感儿如何调理  

反复感冒的儿童大多都是脾虚。脾虚往往有一定的特点,如脸色黄白、眼带青暗、鼻梁有青筋、体形瘦小,这样的孩子往往爱出汗、睡眠不好、易烦躁,最容易发生食滞。孩子稍不注意受凉就感冒了,出现扁桃体炎、咽炎等,接着饮食也差了。

中医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所以用健脾消滞的方法可预防反复感冒,平时可以服用中成药玉屏风散,或用淮山、芡实、莲子、茯苓、白术、谷芽等煲汤饮用。

父母发现孩子有睡眠不好、舌苔厚就应找中医调理预防发生食滞。

下一篇:气虚体质怎么医 上一篇:心脾两虚证的辩证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