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冬天阳气会边少呢?
冬天来了,很多人表现出怕冷、畏寒,特别是女性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主要是跟女性的身体特点有关,其实,气血调和才是健康美丽之本。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的变化;而气血的病变,也必然影响到脏腑。女性尤其在经、孕、产、乳四个时期,耗血、失血过多,更易出现上述症状。面色发黄等皮肤问题,也是由于体内肝郁气滞,气血亏虚,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减慢,血液微循环不良的影响,使肌肤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造成的。
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此外,还应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虚则补之”,气血的调养对女性至关重要。从调节女性内分泌入手,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微循环,及时将沉积于皮肤的色素及人体废物排出体外,将更多的养分带至肌肤,使肌肤自然红润、细腻,还可以有效预防和消除黄褐斑、肌肤干涩等,延缓皮肤衰老,有效调理身体。
养生家提出,冬季养生宜多食热粥。如我国民间有冬至吃赤豆粥及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习惯,常吃此类粥有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此外,还可常食有养心除烦作用的小麦粥、益精养阴的芝麻粥、消食化痰的萝卜粥、养阴固精的胡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益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从立冬开始就已经进入冬季了,冬季人的体内阳气潜藏,因之,冬季的养生要以敛阴护阳为原则。冬季食粥,在寒冷的气温下,喝上一碗热热乎乎、香美可口的粥,是下班回家的大人们、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以及在家进补也需因人而异休养的老人们的美餐。煮粥通常用大米,大米性味甘平,而其他米如小米、糜子米、薏仁米都是性味甘、微寒,因之,冬日食大米更有益。大米有和胃气、和五脏、补脾虚、壮筋骨之功效,除了煮大米粥外,还可以煮山药粥、栗子粥、芝麻粥、杏仁粥、核桃枸杞粥、梨粥、牛肚大米粥。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
如果经常感到四肢无力、精神疲乏、讲话声音低微、动则出虚汗,这大多属于气虚。可选服人参、党参、太子参、五味子、黄芪、白术或者党参膏、参花膏等益气药物;食品有黄豆、山药、大枣、栗子、胡萝卜、牛肉、兔肉等。
那些面色枯黄、口唇苍白、头晕眼花、心跳乏力、失眠、耳鸣心悸的人,大都属于血虚。可选服阿胶、桂圆肉、当归、熟地、白芍、十全大补丸和滋补膏等养血药,食品有酸枣、龙眼、荔枝、葡萄、黑芝麻、牛肝、羊肝等。
红枣:秋冬首选红枣进补,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若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疗效更好。
中医和中医养生:(3) 樊正伦教授,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古籍研究室主任,有从医40年的经历,现为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法定负责人。
●春天女人、男人都可吃乌鸡白凤丸去疲劳,这是百年验方●夏天心慌气短,吃点孙思邈的生脉饮,收敛心气
●秋天吃点秋梨膏利于润燥降气,促进气血向内走
●冬天是进补的好时机,吃点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筷子一动一静,一阴一阳,是为道
●温带处于阴阳交替的地带,最适合养生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四季调养身体
●春夏要养阳,秋冬要养阴
●夏天不热冬天不冷,最易坐病,要春捂秋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