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如何解决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

更新:2023-11-09 05:24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0

如何解决新生入园的分离焦虑

——入园常见问题一 新入园的幼儿一般都会出现情绪波动,坐卧不安,甚至剧烈的哭闹,幼儿园教育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期一般持续一到两周。虽然这段时间并不算很长,却牵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的很大精力,并且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影响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甚至还会诱发疾病,因而如何使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期,是家长、教师和幼儿园必须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分离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呢?在幼儿早期的情绪发展中,通过与父母常时间交流和情绪互动,形成了对父母的依恋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这种广泛存在于幼儿和父母之间的强烈感情纽带并不陌生。依恋的形成是幼儿开始出现特定社会性的表现。然而,这种依恋却使得幼儿力图只接近某些特定的人,比如父母,而不是接近任何人。例如:一些幼儿只愿意让妈妈陪着睡觉,如果换成别人,哪怕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也会哭闹拒绝。当离开父母时,一方面幼儿恐慌、哭泣、尖叫、跺脚等,表现出一种分离防御,以引起父母的注意,使他们回到自己身边。如果这种防御行为不能奏效,幼儿就会进入分离焦虑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对父母的依恋,当陌生看护人靠近时,幼儿还会出现另一类明显的不安,即陌生焦虑,他们会提防性地回避或哭闹。分离焦虑加上陌生焦虑,使得幼儿在入园初期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幼儿对父母的依恋情绪并不是固有的,而是在与父母的长时间相处中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国外有关研究证明,依恋最初开始形成是在7个月到1岁之间,在2岁到3岁进入特定依恋期,幼儿积极与父母保持特定的联系,并拒绝离开他们。他们把父母作为探索周围环境和外部世界的“基地”,一旦感到需要安全就回到父母身边。因此,当他们知道要离开父母时,会表现出吃惊,反对和依附的反应与行为,新入园的幼儿正好处于这个时期,因此很自然地产生分离焦虑。孩子的分离焦虑怎样预防和消除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需要教师、家长、幼儿园密切配合,一方面要想办法淡化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发展幼儿的多重依恋;另一方面要培养有二对新的看护人------教师依恋情绪,消除陌生焦虑。家长要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孩子的入园面对孩子的适应困难,家长心态起重要作用,据了解,入园适应困难的孩子,其家长多是忧心忡忡地,有的是孩子在墙里哭,家长在墙外哭,家长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还重要,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家长的优柔与痛苦,必然弱化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家长的洒脱与平和,则会安抚孩子的心灵,缓解孩子的焦虑。事实说明,家长的积极态度有利于帮助孩子克服适应困难。其实哭闹几乎是每一个初入园孩子的共同问题,现在看看早已熟悉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高兴快乐的样子,你就会知道,这只是一个自然的、必经的过程,只要以一颗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你的宝宝就会顺利地度过人生的第一次。哭闹合法两岁儿童语言能力有限,哭闹行为是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唯一方法,也可以说是他们不安情绪的一种宣泄,我们应该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家长不必为此过分担忧,如果孩子的心情受到压抑不敢哭,不敢闹,那倒成了问题。当然,长时间的哭闹就需要特殊关照,不能因为哭闹影响身体健康。饮食清淡由于刚入园孩子情绪不稳定,在一定程序上会影响它的饮食起居。按民间的说法就是“有火”。家长接孩子回去后,如发现孩子特别贪吃,一定要适当控制食物的品种和进食量。注意“三多”、“三少”,即多吃清淡的蔬菜和新鲜水果,少吃肉类及煎炸食物;多喝白开水,少喝各类甜味饮料;多吃软烂食物,少吃不易消化食物。药物助力如孩子自身抵抗力较弱,刚来幼儿园后,由于情绪波动,容易患病。家长可适当喂一些小儿清火的小药丸,以增加身体抵抗力,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适应期。梦魇不可怕两岁儿童刚入园这几天,晚上回家睡觉时会出现梦魇现象,往往半夜醒来大哭大闹。发生这种现象,家长不必惊慌,俗话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随着孩子对幼儿园的逐渐熟悉,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

如何对新入园的幼儿进行情绪稳定教育

到幼儿园后,一切都陌生得难以接受了,幼儿就必然会产生不安感,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他们稍不合意就会发脾气、大声喊叫、哇哇哭闹。因此,如何让新生入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是幼儿园教育中所不可忽视的。在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对新生入园幼儿情绪的稳定,效果较为明显。

一、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具体做法是:

1.亲切自然地进行自我介绍,允许幼儿称呼自己阿姨,因为“阿姨”比“老师”更容易让孩子感到亲近。

2.叫叫幼儿的小名,牵牵他的手,通过身体的接触使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

3.和孩子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还可采取送小礼物的方法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5.向家长了解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及饮食爱好,以便教师在幼儿园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

二、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

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孩子看看幼儿园有滑滑梯、可以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钟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三、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是形成安全感。

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孩子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地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孩子,如“再哭,把你送给公安局叔叔”;“再哭,把你一个人锁到一间屋子里去”等恐吓性语言是必须防止的。这样做或许一时也能奏效,但要知道这会造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不良后果,使孩子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老师抱有畏惧感和不信任感。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能给予表扬和鼓励,孩子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孩子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四、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教给幼儿一些生活技能和知识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象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孩子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地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孩子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五、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孩子们在幼儿园时已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幼儿园,孩子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孩子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玩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孩子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环境等。

下一篇:每个人都要做梦吗?做梦对人有什么影响?(我要最科学的答案!!!) 上一篇: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