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心理健康 >

老年人该如何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更新:2022-06-01 17:19编辑:bebe归类:心理健康人气:70

人们对盐的敏感性不同,有的人对盐敏感,吃得咸,血压升高;有的人对盐不敏感,即使吃得咸,血压也不升高。总的来看,还是吃得淡些有益心脏和血管。

每年做体格检查,得到健康指导,也利于早期发现病患。您可到当地诊所进行免费体质辨识,获得个人专属健康管理方案。多种慢性疾病,都是从健康向疾病的逐步转化发生的,难于早期自觉发现。例如高血压,约70%的人是在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的。

心脑血管病患者该怎样才能预防猝死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多发在45以上的中年人或者老年人,现在医院里60%以上的患者都是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患者当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是占到了75%,心脑血管疾病可怕之处是患者一旦确诊,就需要有很大的自律性,外加药物控制,否则患者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

一旦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可能需要长期抗战,以目前的医学发展来看,想要将所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恢复是不可能的,最多可以全部控制稳定,或者说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健康,一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那么医生首先要告知患者的就是健康均衡饮食,少油、少盐、少脂、少糖、多吃蔬菜水果,然后要检查长期服药,阿司匹林和他汀只是基础,除此之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增加其他药物进行控制,并且需要戒烟限酒、适量锻炼、减轻体重,这些就是患者最常听到的金玉良言,以上这些并非治疗手段,而是控制手段,就是将各项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然后减缓血管狭窄的速度,稳定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怎么发生猝死呢?心脑血管疾病90%的患者都是因为心脑血管出现有硬化、狭窄、堵塞等症状,导致患者心脑器官出现严重供血不足、供氧不足,到心细胞(组织),脑细胞(组织)由于长时间缺血缺氧坏死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猝死。

心脑血管疾病要怎么预防猝死的危险呢?首先要从根源找到原因,预防患者心脑血管出现问题:

1、控制血压

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出现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对血管与器官损伤最大的疾病,所以患者是时刻控制自己的血压,必要时可以药物控制。

2、控制血脂

心血管疾病当中要关注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当中的斑块问题,这就需要控制患者的血脂指标,而且血液当中的杂质过高,也会导致患者血管发生硬化。

3、控制血栓

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动脉斑块”,无论患者是有斑块基础,还是没有斑块基础,都要预防斑块恶化,或者是斑块破裂,这就需要让患者在控制血脂指标的同时,还要让患者服用阿司匹林,防止血小板凝聚。

4、规律生活

有心脑血管的患者在生活当中要有一定的自律性:

控制情绪:不能有较大的情绪波动,过喜过悲均不可取。

规律饮食:不能暴饮暴食,可一顿少食,一天多餐,遵循低脂、低糖、少盐的饮食习惯。

合理运动:不能有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但是也不能不运动。

上述这些要求如何全部做到,虽然不能完全排除猝死风险,但我们可以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达到另一种意义上的安全。

说到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预防猝死?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其实,这个话题我想写已经很长时间了。今天地铁上时间比较充裕,咱们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说一说这个问题。

1、什么是猝死?其实提到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的猝死,往往是心脏性猝死,心脏性猝死的定义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死亡。我国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显示,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是41.84/10万人。

2、如何预防猝死?心脏性猝死的预防,关键是如何识别猝死的高危人群。比如说有些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复期频发室性早搏,就可以推测其猝死机率相对较高,要特别注意。同时除了对于一般危险因素的重视之外,还要重视平时复查心电图、Holter、心脏彩超等检查。

药物预防猝死上来说,一般对于冠心病、心梗后的患者、扩张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等疾病患者,选择β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预防猝死,也就是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这类药物。而对于一些心律失常的患者,有些可以做射频手术,有些需要口服胺碘酮,有些可以植入ICD来预防猝死。

总之,猝死也不是说就是无因之果,猝死患者常常可以找到一些基础疾病导致了猝死的发生。其实,预防的根本还是心细的发现前期症状,必要时正规就诊治疗原发病。

下一篇:偏执型分裂症的护理措施 上一篇:心脑血管病是什么?如何预防?